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  相似文献   

2.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况在心理学上叫做“高原现象”,这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是波浪式推进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波谷。学生的这种状况可能是冲上浪峰前的沉思,也可能是坠下深渊前的沉浮,所以我们要尽量杜绝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一、及时弥补学生过渡衔接中出现的断裂  相似文献   

3.
记得2009年9月21日《美术报》的一位作者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美术高考生应对“高原现象”策略谈》,文章分析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这里我要阐述的是在教育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由这种“高原现象”而引发的平台期的构成情况,以及如何缩短或尽量减少这种平台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平台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停顿或有所下降的现象的时间段。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是所有学生都回避不了的,学习成绩中等或以下学生有,优秀的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徐岫茹 《新高考》2004,(4):64-64
在心理学中通过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人会出现一种“高原现象”:表面上考试成绩难于提高,其深层原因却是因为对自己评价偏低,而出现“学习无力症”。所谓“高原现象”,就像人们在高原上一样,由于身体“缺氧”,造成行动迟缓,难以突破现状。考生在高考备考中难于提高考试成绩,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缺氧”,导致无力、  相似文献   

5.
郭宏伟 《求学》2004,(11):48-49
高三是高中学习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出现测试成绩曲线暂时停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本试图从复习方法人手,与广大高三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尽快地跨越这一学习上的“高原”,早日步入“成绩曲线”上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英语过程中,即英语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阶段性的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高原现象”。本初探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和克服“高的现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原现象”是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继续深入,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其专业的发展.通过对“高原现象”进行界定,并理性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突破策略,包括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正视“高原现象”的存在,优化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大提琴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大提琴学习向纵深发展。“高原现象”常出现在学生掌握演奏技能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演奏方法变型,经常检查学生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其不良现象,才能使大提琴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与本科院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有所不同。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帮助他们克服"高原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与本科院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有所不同。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帮助他们克服"高原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向度、心理向度、教育向度、主体向度是学生学习素养的4个重要方面,亦是学习过程的4个支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要素。学习中“高原现象”的产生与学习素养的缺失及发展的失衡密切相关,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制约着学习平台的提升,形成学习上的“高原地带”。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关键在于均衡发展和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学习阶段,有一些同学可能会遇到几次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中出现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甚至持续出现进步暂停或下降,难于提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往往出现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可能走出“低谷”后冲上“浪尖”,也可能坠入“深谷”而无奈,有的考生因此失去信心,有的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对此现象如果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好,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高考的失败。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来突破复习备考的“高原地带”,具体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畅 《文教资料》2006,(10):137-138
在我们的艺术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周哲 《甘肃教育》2011,(11):22-2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继续上升。笔者以为,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8.
负面心理现象之一——“高原现象”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一段时间在学习上出现复习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段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及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学习成绩和能力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甚至有些下降,这种进步的停滞现象就是所谓“高原现象”。一旦这种现象产生,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解决,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会给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称的“高原现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竭尽全力而又提高很少的一个水平相对稳定的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乒乓球练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有进步,练习者非常刻苦却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有退步的感觉,这就是乒乓球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