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了高年级,许多教师对长篇幅课文的教法感到困惑,总感觉教学课时不够,孩子理解不透,自己教得辛苦效果却不佳.许多教师都在探寻一种举重若轻的教法,希望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只要教师能够看"清"教材,就必定能看"轻"教材,做到长文短教,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有法,教师要自觉地依循教育规律和教学法则,面向实际,勇于开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同一教材,用同一教时,采用不同的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导之以法,授之以渔,达到“教为了不需教”的目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情意浓郁的童话。第二段中的几个自然段结构大致相似,而且有许多语句深蕴文章的中心。基于这些特点,我校三位教师采用了“同教材同教时不同教法”执教第二段。他们在  相似文献   

4.
李永红 《地理教育》2014,(7):102-102
一、“内修”——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巧 1.“内修”之一: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1)深备教材、学生、教法.教师应对课标、教材了如指掌,所谓“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记得刚参加工作,由于对教材不熟悉,又不善于向学生解释知识点,讲课基本采用“教教材”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曾到一所重点学校听课,授课教师教学设计思路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经验不足的我,照搬照抄运用到自己课堂上,整节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调动起来.所以,课前应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艺术教育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艺术教师们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教材“活”,教法“活”,学法“活”,评价“活”。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中"探究"的思维历程及教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课程教材虽然采用“一标多版”型,但教材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最佳蓝本.通过对新课程教材人教A版中“探究”栏目的思考、研究,挖掘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是进一步对数学知识、核心概念的深化、理解,它全力贯彻着课标理念.只有对教材中的每一个栏目进行深究,才能立足教材、教好教材、教透教材和用好教材,这个问题是每个教师长期研究、必不可少的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何奇 《江西教育》2000,(10):38-39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教语是教学的三大中介因素。过去我们研究教材、教法的多,而研究教语的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重视。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云:“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师 《地理教育》2011,(3):10-10
一、教材内容的取与舍 长期以来,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惟一依据,对教材内容课上一定要面面俱到,否则所教知识结构就不完整,于是教学就成为教教材,教师一味追求知识的全面和完整。其实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考试也是全国统考,教教材就意味着能应付考试,取得好分数。如果仅从这点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识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具有双边性,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教学方法观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的“以人为本”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既关注了如何教,更关注如何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学习和推广先进的教法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1.要凸现学法的研究;2.要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相结合;3.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并且将教法的研究自觉地纳入学法研究的范畴,努力实现最佳学法与最佳教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殷小芬 《江苏教育》2022,(68):66-7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以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五年制高职兼有中职和高职学段,其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需要从“赋能”教师以提升素养能力、“升级”内容以推动教材改革、“激活”教法以增强教学实效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施昌曙 《考试周刊》2013,(81):38-39
“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教师的最终追求应该是“既好教,又教好”。“既好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操作;“又教好”指的是教学的效果最好。本文从如何为教学找到一个好的“药引”,即切入角度入手,试图解决上述“既好教,又教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教学体现过程,教会显示结果。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有效教学”指导“有效学习”,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相比,第r__二个问题似乎更受人们重视。数量众多的教学改革论文,都是在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法研究”。所有师范院校的每一个师范类专业都设有专门的“教学论”教研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教学法教研室”。所以“教学法”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也不例外。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18.
当对教材的观念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时,教师面临着一个更需深入思考的问题,即如何用教材教学。从儿童经验的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首先厘清儿童经验与教材的关系;然后从儿童的经验看教材的价值所在;最后从三个方面回答“教师如何从儿童经验角度用好教材”。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到底要教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想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尽管有不少教师认同思想政治课不应只是教“教材知识”,但确实很少有教师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什么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而作为教学现场的课堂,又该怎样演绎所谓的“知识教学”?教这些知识,最终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曹建忠 《内蒙古教育》2002,(1):34-34,39
一、增强目标意识,变面面俱到的“满堂教”为有的放矢的“重点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笔者常在许多公开场合中发现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教者为了求新,不顾学生个体差异,不切实际地套用教法。于是乎,教学中一会儿表演,一会儿“走过场”似的讨论……似乎要把天下最时髦的教法都搬来用,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完整性,索性把中心思想拿来填空,还把学法当内容来教。整堂课下来,从层面上看热热闹闹十分活跃,而反观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的面面俱到所挤占,教师的导也只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