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与他们特殊的职业性质、特殊的教学要求、职业的无成就感以及多重角色的冲突等诸多因素有关。通过重新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升华事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要用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学会角色换位等方法来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职业活动中因社会、学校、学生、课程等多种因素刺激而发生的非正常行为和心理反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自我调适能力是抑制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寻缓解的对策.对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神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他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保持的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患有心理疾病。其中某些不良心理现象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职业倦怠。着力建设两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高效运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缺失,出现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专业认同感低、使命感模糊、职业倦怠等现象。因此,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心诉求;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合作型专业文化氛围;建立“三个自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认同和安全感,从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的现代认同。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长期以来,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努力,不断创新,在教书育人中发挥了很好作用。然而,据笔者调查,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如果任其持续下去,必然会对教师自身、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及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政治理论知识传播者、学生人生引路人、学习促进者、课程研制者、教学组织者、团队领导者、学习者、教育研究者和文化创造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问冲突和角色内冲突源于角色丛中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应从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减轻教师的角色负担和增强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缓解教师压力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根据心理学研究,长期高水平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极端心理反应,最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由此从学科要求、心理饱和、个人性格以及评价体系等因素分析了导致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特殊原因,并提出加强教师培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帮助中学英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心理,愉快地教学。  相似文献   

9.
因为思政课教师角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步、角色的职业特点与高校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协调以及角色扮演者的职业活动空间对政治性角色功能的制约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存在角色期望、角色地位、角色行为冲突.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冲突的途径是强化政治性角色,在发展中理解和把握政治性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共生点.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无法回避的新环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社会转型期,信仰多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性等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出现危机,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信仰,不仅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还关系着整个国家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江西77名思想政治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情绪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职业倦怠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的分析,研究因社会环境、工作压力、自身因素等主客观因素导致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旨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缓解职业倦怠,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任课教师以完美化、典范化的形象言传身教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思政课教师却承担着来自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从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4个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性,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措施,以期引起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教师》2014,(26):121-121
正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其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又有冲突对抗的一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也不可忽视的教育事实,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它不仅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影响自我评价,出现心理问题,还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师生冲突的积极预防及解决对策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处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对外文化交流、西方新的社会思潮注入我国,人们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其容易出现思想道德冲突与危机。面对发生的这一矛盾,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正确理想信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价值将会对思想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帮助人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主发展的根本目标。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之中。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专业性的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期望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能薄弱的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要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困境与冲突,可以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技能,以及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等策略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心理面临许多冲突与挑战,会直接反映到教学中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主要存在倦怠心理、焦虑心理、压抑心理、失衡心理,而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认知、创新能力、情感互动和教学付出,最终影响到教学实效性的彰显和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有重要意义。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扩招,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影响,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更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情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健康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如何创设和谐的生态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倦怠指在职业环境中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心身耗竭状态。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为面对人的工作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教师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越来越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较高要求和期望值,社会越来越多的种种诱惑……,久而久之,就会损耗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研究应当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心理角度对教师现实状态进行关注,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人文关怀。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两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虽然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但也是对教师的严峻挑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易产生角色的冲突与模糊、不胜任工作的体验和低成就感等心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这对其专业发展和新课程的成功实施形成消极的影响。故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采取改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等策略,预防与化解此类问题,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