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调研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存在的服务理念、服务主体、资源分布、技术支撑等问题,提出在Science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特征和信息咨询服务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时的选题、确定服务方式、多渠道获取文献资源并让服务成果惠及更多用户等问题。通过锦州市图书馆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实例,说明信息资源匮乏的中小型图书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共享的资源,同样能做好参考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留学热潮迎来了庞大的留学咨询需求群体,以信息资源和服务为优势的图书馆可以把留学咨询服务作为一种"用户驱动"的信息增值服务纳入其工作体系。该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与留学咨询机构合作开展留学咨询服务的工作模式与实践案例。实践证明,相比于图书馆独立开展留学咨询服务的工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更能立足于图书馆的专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留学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参考咨询服务趋势.文章介绍南开大学依托开放存取期刊开展学科服务的模式创新.就高校图书馆利用特色资源开展学科服务提出建议与思考:图书馆应依托特色信息资源,对用户分层管理,开展学科服务,坚持普遍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青岛市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读者问卷的调查结果揭示,目前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有要求开展个性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愿望.然后笔者从如何建设个性化的青岛市图书馆用户资源库、如何开展个性化的青岛市图书馆信息定制服务、如何建设个性化的青岛市图书馆用户界面等方面来阐述了青岛市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学校基金资助下开展的一系列情报科研课题的回顾,就如何开拓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新局面,提出(1)用户至上,服务为本,智慧为钢,以信息服务带动情报(信息)科研,以科研促进信息咨询服务水平是一条提升和更新信息咨询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2)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体现了新时期个性化、深层次、高质量信息服务的特点,也为丧失查新权的大学图书馆查新从业人员创造了新的生存、发展空间:(3)积极参与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发基于Internet的用户教育系统.设置网络教师。实时、动态地开展网上信息导航服务等思路,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期刊的导向性服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的重点应从提供文献资源、馆藏期刊目录、一般咨询服务等转移到导向性服务上.导向性服务包括实体信息导向和程序方法导向两方面.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只有认真开展导向性服务,图书馆才能真正成为读者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字资源整合的参考咨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激烈竞争,图书馆服务事业面临着新的革命与挑战,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也同样需要以新的服务模式和内容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为开展先进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满足现代读者越来越精细的信息需求,图书馆需做好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为现代化数字咨询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开展应急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此,本研究构建了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服务体系,基于这一体系,采用网站访问、社交媒体访问、内容分析等方式,对我国137家"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了解疫情信息发布、校外电子资源访问途径、免费电子资源整合、远程参考咨询服务、线上学科服务、"无接触"纸质文献传递等应急服务情况,提出大学图书馆提升应急服务水平的具体对策:提供应急信息服务,优化数字资源服务,完善参考咨询服务,加强教育培训服务,落实应急响应管理,实施社会救灾支援,注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网站是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主要平台。从图书馆网站上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馆藏资源服务"、"专业化知识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面向UGC的知识服务"和"移动知识服务"等六个方面展开调研,发现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整合多元信息资源,满足用户多维需求、提供深度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提高知识分享功能、借鉴移动服务模式等措施是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前沿迁移规律研究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主题,能够体现不同时期科学家关注点以及科学研究侧重点的动态变化。基于引文、主题词、网络和离群数据的科学前沿迁移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引文分析、时序分析和网络分析四类科学前沿迁移研究工具,比较时间线可视化、科学地图可视化、Histcite引文编年可视化、知识领域可视化和VxInsight可视化技术,阐明科学前沿迁移研究的可视化、载体迁移、低频现现象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研究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数据管理框架对于指导研究数据管理实践有重要的价值。文章研究了国外几个典型的研究数据管理框架实例,对比分析其内容和特点,并总结机构有效构建研究数据管理框架需要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85):169-180
SUMMARY

Libraries support a number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including the use of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al sessions. Research consultations offered by the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individualized research sessions designed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user or client. Sessions may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advanced searching techniques for pre-dissertation graduate students, or serve as an overview of related resources for new faculty.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for the service is discussed. Data from a year's use of the service a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client base and to explore successful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service.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定性研究科研训练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专业人士不重视定性研究科研训练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这种学术现状不利于图书馆学的发展,有其产生的原因.本专业人士可通过完成完整的科研训练等途径,逐步掌握定性研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研究主题、学术交流、知识基础、期刊四个角度对Morris的研究专业概念进行了操作化定义,并以此提出了研究专业特征的相关假设.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结果中作者类簇具有研究专业的特征,进而证明了基于作者关键词耦合的研究专业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尽管本文的研究结论相对保守,但其稳健性还是较高的.由于研究数据样本所限,本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仍有局限.在未来研究中本文将通过其他领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对基于作者关键词耦合的研究专业识别方法进行实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贤信  曾建勋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113-119
[目的/意义] 从科研实体间的关联关系出发,构建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的关联元数据框架,分析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系统的运行及应用机制,为我国开展科研实体唯一标识项目提供建议。[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现有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项目概况及其发展历程,通过网站调研分析各类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的元数据结构以及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各大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实践验证该系统科研实体的关联方式与效果。[结果/结论] 构建以实体唯一标识符为节点的关联元数据框架,形成以“ID”为中心的科研实体网络格局。指出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系统应完善页面功能和后台功能、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应用机制建设;我国相关个人与机构应提高自觉标识的意识,加强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系统间的关联,强化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的应用与共享,实现科研实体的一体化标识标注。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reports     

A persistent problem faced by the speech fundamentals instructor is that of evaluating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assigning a numerical or letter “grade.”; Unlike courses in which the final grade is based upon one or two tests or projects, in the fundamentals course it most often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performances,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which occur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cour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evaluation procedures in the speech fundamentals programs foun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country. Although evaluation procedures were the primary focus of the investigation, other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general organization and conduct of the beginning speech course also we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