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晓先生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是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作者运用"三个平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汉语语法作了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重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和联系,重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也是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认为语法研究有三个层面:句法平面、语义层面、语用平面。其价值在于:1、它既对汉语语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2、它促进了很多具体领域的语法研究的长足发展,使其更深入细密;3、它解决了很多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存在、争论不休的分歧问题。当然,在三个平面理论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理论阐述及实际运用上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指的是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分析的提出,是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怎样区别这三个平面,又怎样把这三个平面结合起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此发表一些初步的意见,其中想着重谈谈汉语析句中三个平面的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三个平面” (语法研究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或三个角度 )的理论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关注。“三个平面”的理论不仅拓宽了语法的内容,而且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在高校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反映。我以为,在中学的语法教学内容里,也可用这个理论来讲语法,即除了句法分析以外,还可适当补充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这样也许能使中学的语法教学有所改观。那么怎样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讲语法呢 ?我想,中学语法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析句、造句和评改病句等方面给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在这几方面,都可进行句法…  相似文献   

6.
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新闻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要靠语言来反映。要满足语言平面的语法规范的制约。句法的得体与否,语义的是否准确,语用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标题的好坏。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考虑到三个平面的因素。在句法结构“合法”、语义“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新闻标题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句法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见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其句法教学应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做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看外国留学生的误句赵清永一、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纠正误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丑.近些年来,在汉语语法学界新兴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对推动汉语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谓的"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理论,即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理论自形成以来,指导语法研究者和语言教学人员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维吾尔族学生由于受母语干扰和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病句。纠正这些病句,指导学生克服这些病句的再次出现成为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病句。  相似文献   

10.
语气词是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其中,"了"在现代汉语,尤其是人们的口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探究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的不同意义,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效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11.
疑问焦点与否定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对汉语中的疑问焦点和否定焦点的句法表现形式进行了考察和探讨。特别是对有的学者说到的汉语中没有疑问焦点和否定焦点的观点提出了反驳。  相似文献   

12.
"X得很"是现代汉语程度补语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格式,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本文基于北大语料库,运用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X得很"格式进行了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文评述汉语语法研究中,综合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这一方法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于1981年首次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1982年胡裕树(胡附)、张斌(文炼)在《中国语文》发表了《句子分析漫谈》,除进一步讨论语序外,还论及虚词和句子成分,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和语用的区别”;“必须区分一般主语(陈述对象)与话题主语(脱离句法控制的说话焦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日趋完善.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汉语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师的层次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法的三个平面是指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既是一种语法观,又是一种方法论,为语法研究带来新突破,也为中学语法教学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语法教学的的实用性,使中学语法教学更精密、更准确.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语法教学应该坚持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突破语法教学难题.同时,语文教学界也应该及时吸收高校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使语文教学改革健康、持续、深入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范晓教授新著《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此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下引该书只注页码)是第一部以“三个平面”为题并系统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该书能把建构和完善严谨系统的语法学体系,阐释和运用科学合理的语法研究方法、探讨和解释新老语法问题、挖掘和分析语法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是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中较为公认的理论热点。该理论由胡裕树、张斌两位先生在80年代初提出,而在建构、发展和完善中,范晓教授作出相当的贡献。收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中的《试论语法…  相似文献   

18.
就语言逻辑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两位采访者和王维贤教授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讨论.涉及语言逻辑的关系、语用逻辑的内涵、语言的三个平面和句法的三个平面、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以及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对此,王先生都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日趋完善。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汉语教学。特剐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师的层次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