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作者开放教育“开放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自主学习”、“面授辅导”、“全方位交流”和“课程评估”四方面对“开放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作者开放教育“开放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自主学习”、“面授辅导”、“全方位交流”和“课程评估”四方面对“开放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级时事英语”是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英语语言交际模块里的一门课程。作者将构建“学”的模式作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探讨了如何从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04春和05春两个学期中,以宁波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学生和课程辅导教师为主要调查群体,对英语本专科以及公共英语九门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及学习档案” (即“形考册”)使用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指出上述几门课程形考册在设计形式、内容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以使开放教育英语类课程形考册真正达到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所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自下而上”的政策,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出现的,蓬朗中心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就是这样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电大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中,提出了“两导两学”教学模式。为在教学实践中对该模式进行实践检验,作者在《国家赔偿法学》课程教学中,以该模式为指导,从教的角度。将教师的“引导”、“辅导”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化,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途径。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两导两学”教学模式符合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于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打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大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年来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方面的发腱历程,重点讨论入选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的最新一代电大公共英语课程——“开放英语”在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以期对面向新世纪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开放英语“教材是中央电大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为我国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英语专业除外)编写的一套多种媒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由于该教材体现了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独特性,在组织和编写等方面与其他教材不同,课堂辅导因而也具有其独特性和挑战性.本文就如何科学有效地上好“开放英语“辅导课,从教材特点、对辅导课的认识、辅导课的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对课外辅导的认识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开放英语"网络互动式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开放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我校对开放英语“网络互动式教学”进行了尝试,目的是为了探索网络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开放英语教学质量,使教师角色得到了真正的转变,促进了开放教育改革的进程。试验结果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剖析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成功指南2”的课程设计,从对开放教育学生在素质方面的培养角度出发.提出了该课程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符合开放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3.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人间词话》中对此问题的表述基本是以实际批评而非理论阐述方式展开,所以要全面把握王国维理论思考及感性体悟到的“不隔”境界,仅追寻他自己的理论思路是不够的。在学本源意义上提出的“境界”说,不仅在理论来源上来自叔本华的“直观”“理念”,在感性体悟上与海德格尔对艺术本源进行探讨的诗学理论亦有相通之处。本主要从这两方面对理论及感悟的“不隔”境界作出较有覆盖力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恩怨”问题,是伦理学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恩怨”有三种价值应对模式,六种价值表现形式。本文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联系。理解和把握对待“恩”与“怨”的价值模式,对于达到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玉焱 《成才之路》2020,(4):110-111
汉语中的频率副词“常常”“经常”“往往”在词义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点及差异。文章通过对“常常”“经常”“往往”三个词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系统说明“常常”“经常”“往往”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和谐需要道德。道德如何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理学家以宇宙的最高本体“天理”为建立社会道德的外在的终极的权威,以人的“本心”为内在的道德源泉,以“天人合一”即人的“本心”与“天理”的贯通,熏陶、约束和规范“人欲”,力图达到社会和谐、民富国强的目的。重新审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考察和现代性的解读,对于今天我们开启道德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龙”和“dragon”两词的词源着手,论证了“龙”被译为“dragon”及“drago被译为“龙”是误译而不是文化意象错位,提出了两词的新的译法。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多视角的解读,但是,很少有人对《正义论》中的“善”进行阐释。“善”是一个古老的基本哲学范畴,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们就对“善”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伦理学思考和诠释。但是,他们都没有把善置人于社会关系中来理解。而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从社会关系中来把握善,把善理解为合理期望的理性善;有词典式序列的基本善和基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道德善。当然,罗尔斯的社会道德善仍然没有离开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