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动教育作为教化的形式,无疑对于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引导儿童通过具有教育性的劳动,生成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承认;确立自我意识,从而,逐步拓展儿童的精神生活,为儿童走向未来的良善生活做好精神上的启蒙,这有助于将劳动融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辨明劳动教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只有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使儿童快乐幸福地生活。我仅就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劳动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广阔的劳动世界中,通过劳动这一媒介,能够激发儿童的潜能、赋予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及引导儿童趋向有意义的生活.劳动应当成为儿童精神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劳动与儿童密不可分,在快乐的劳动中,儿童必将获得身心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4.
劳动塑造人,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前儿童人生整体发展,当前,重释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意蕴势在必行。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旨在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施加教育影响,以培养起年轻一代的劳动素养。在实践中应贯彻教育与劳动、共性与个性、思想与行动、规约与自主、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教育应当拥抱自然,走进儿童心灵,走入儿童生活,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让数学思想方法深入儿童的心灵世界,必须认真探索小学数学如何结合儿童生活。如何有机地把数学知识、方法与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活动、劳动、游戏及参观访问等活动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让儿童亲自感知生活中处处...  相似文献   

6.
侯海凤 《中国教师》2012,(11):31-34
<正>如果运用简单的二分法,我们可以认为,除了人(儿童和成人),儿童生活世界的其余部分就是由物(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构成的。显而易见,物构成了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儿童与物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有怎样的价值,很多成人却并不清楚。实际上,儿童生活世界之独特性正体现在儿童与物的独特关系上。换句话说,透过儿童与物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生活世界、儿童文化之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与技术合谋、技术实践活动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不统一以及科学技术盛行的致思路径下,使儿童生活世界走向了殖民化,由此"技术-儿童"关系也呈现为一种异化的状态。技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价值理性的呼唤。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本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应超越资本逻辑,走向技术正义;厘清"技术-儿童"关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在发展逻辑,正视主客体关系;用技术的艺术思维审美地观照儿童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数学世界里充满着未知的惊喜,由数学绘本受到启发,通过一节充满了童趣的数学校本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窥儿童数学世界的奥妙:营造一个有趣简约不浪费的生活情境,用儿童最爱的圈图画画探索数学世界,教师运用打破常规的巧妙设计于无形之中引导着儿童的数学学习,儿童在小组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在展示自我的平台上大胆地展示,收获着学习的乐趣与满足.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人们千百次地讲道:学习是劳动,不能把它变成游戏。但是不能用一道万里长城把劳动和游戏隔离开。我们注意观察一下,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特别是在学龄前时期占有什么地位。对孩子来讲,游戏是最严肃的事情。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无论是做人还是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劳动。孩子是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从小懂得劳动,学会劳动的孩子,才能独立自如地面对社会,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曾经有一位社会学家对400多名儿童进行了40多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对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从而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时下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连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同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我从以下三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对儿童生活的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了区分与论述,进而提出:儿童的可能世界发生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现实世界发生在社会的文化中,而想像则使儿童在这两个世界里自由地转换,并保持着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赵茜 《今日教育》2010,(7):54-55
儿童有自己的生活,教育必需尊重儿童,立足于儿童的天性,遵循其生命内在的节律,智慧地等待,他们才能厚积薄发,舒展着不同的姿态,挥洒着不同的灵性。如果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看作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而“三味书屋”则是儿童异己的生活世界。儿童在“百草园”中是欢乐的、自由自在的,在“三味书屋”却受到管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儿童的学校适应性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儿童学校适应性及其相关研究也已成为当前教育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儿童在入学初期能否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成年后能否良好地适应实际社会中的各种状况。文章将对儿童学校适应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議”中指出:“无論那一种学校,都必須贯彻执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結合的原则。九岁以上的儿童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劳动,以便自幼养成劳动习惯,促进身心发育;但是必须充分照顾到儿童的健康;分配以适合儿童体力和兴趣的轻微的、短时间的劳动。”这段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小学教育应当毫无例外地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但组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必须充分注意儿  相似文献   

17.
现代儿童面临着“特权化”和“景观化”双重危机:一方面,以筛选为主的制度化教育让儿童远离了劳动生活,劳动的精神训练价值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商业社会对童年景观的过度消费催生了儿童过度劳动的新形式.成人应认识到,儿童劳动的合理形式是成长性劳动,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儿童劳动.儿童劳动教育不是人性改造和错误惩罚的手段,而是与闲暇教育、人文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技近乎道”的教育,是培养儿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社会行动.儿童劳动教育与儿童劳动保护是一体两面的,如何对儿童劳动密集产业、儿童大额有偿收入的收益与使用限度作出公共监督等关键问题,亟待更多学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1—2年级)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地生活,为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3—6年级)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  相似文献   

19.
幼儿时期是幼儿认知世界与周围事物,培养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劳动教育则是实现幼儿生活力培育的重要途径,以主题式的劳动教育实现幼儿生活力的提升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趋势。生活力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是一项关注儿童生活体验、培养实际技能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生活力视域下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将生活力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完善评价方式,从而使主题式劳动教育保有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着远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力,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都应从儿童世界的特点入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