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动现代小说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徐訏小说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小说赓续传统的志怪、言情小说的精神余脉,在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背后,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的某些叙述方法和言情模式;他小说的另一个表现维度就是对爱情与人性、生命与宗教的现代性追问,尤其是将精神分析学说引入文学创作中,通过复杂的心理分析,突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而极大拓展人性表现的力度和深度,这是徐訏小说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中,17年文学的经典文本,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史诗式的展现。在新时期文学中,“现代性”则更多表现为对“个人主体”的探索。80年代初期,启蒙现代性又回到人们的视域,“现代性”一度成为文学主题,为文学提供了终极价值和梦想。但直到90年代以来的“后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性”的追问才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等都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反思“现代性”,并走向多元价值判断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着重分析了《玛卓的爱情》中北村对于存在的深刻追问,指出 消解本源后小说人物寻找爱情作为替代的努力,并进而分析小说中人物和北村本人对于语言与存在关系的述误,以此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悖论,最后,在语言的悖论追问中突出北村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伤逝》无疑是一篇典型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扛鼎之作。本文认为它和另一篇小说《奔月》具有明显的整体意义上的价值同构。鲁迅深刻挖掘了女性的心理机制,以平等的姿态真切关注中国女性灵魂,共同构成了作家对于"怎样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内涵的真切体认,,从而凸显出作家彻底的现代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小说体现了民间性现现代性的统一,其民间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全面口语化上,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农村民主实现、人性解放、民间文化生态的独特理解等方面。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性思考,是以一种传统文学的“载道”性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是以少女梅吉和英俊神父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本文分析了作者考琳.麦卡洛的宗教观念以及对其小说的影响。说明了在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爱情往往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潜意识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她的潜意识文化心理是悲观的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人的自私、冷酷、贪婪、无情等。这种潜意识文化心理是在其生存的家庭环境、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幸的爱情经历等特定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其潜意识文化心理的深深影响,她40年代前中期的小说《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花凋》、《封锁》、《金锁记》等,主要是展示了人性冷酷、自私、贪婪、变态等特性,即展现了其悲观人性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小说的现代性叙事结构、心理暗示性的叙述话语、传统文学因素的留存三方面出发,阐述小说《石秀》在挖掘了一种现代性意味的心理——被压抑的性心理的同时,也实现了文本对西方现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因子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情爱书写源远流长,徐Yu小说中的情爱书写在爱情日常性通俗性的面目上又赋予其哲理性现代性的品格,在通俗性与现代性两个向度上充分挖掘了爱情题材的潜力,从而提升和超越了传统的情爱书写。  相似文献   

10.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章试图从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