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对蛹虫草人工菌丝遗传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菌丝作用1.2和4WK的结果为阴性,其抗诱变效应十分明显,且与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针菇菌丝进行机械破碎,再经棉柱过滤后,获得了菌丝断片单细胞悬液,利用紫外线及亚硝酸对其诱变。发现不同菌龄菌丝断片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较亚硝酸低;存活率曲线中,两种诱变处理均出现了一段平台期,此时致死率约在30%~40%;利用透明圈法测定正变率后发现,两种处理中较高的正变率都出现在平台期之后,即亚硝酸诱变在40s~50s,紫外诱变在120s~140s;传代实验证明获得的突变株遗传性状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茶薪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薪菇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诱变育种工作.实验表明,培养5天的茶薪菇茵丝体酶解3小时原生质体数目达到最大值.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射20秒,致死率即达70%以上.再生茵株经筛选后,原生质体再生株C16和诱变株C304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2.7%和17.9%.  相似文献   

4.
在庆大霉素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改变,原料的不同及提高产量的要求以及菌种本身性能的变化都需要对菌种进行改造,本文介绍了用紫外线做为诱变剂对生产所用菌种进行诱变和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钾细菌UV诱变处理,获得了两株正变株,其解钾能力分别为7.05mg/ml(K2O)和10.25mg/ml(K2O),较出发菌株提高1282.35%、1909.80%。并且通过酸碱、温度驯化,得到一株正抗性变异株,其解磷解钾能力分别是73.mg/ml(P2O5),4.41mg/ml(K2O),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5.97%,25.53%。  相似文献   

6.
不同诱变剂对醋酸杆菌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外线、亚硝酸钠、2-氨基腺嘌呤、5-溴尿嘧啶、吖啶橙、盐酸羟胺分别诱变醋酸杆菌。在较低致死率的剂量下,用青霉素测定醋酸杆菌对各诱变剂的敏感性,比较其突变率得出,盐酸羟胺诱变效果最好。并用此诱变剂诱变醋酸杆菌,获得产酸能力比原始菌株高几倍的突变菌株,且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细菌Aeromonas.sp.CNY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获得产酶较高的菌株CNY01-27-13,酶活达到98.42 U/mL,比原始菌株酶活提高了110.52(,菌株经过9次传代,酶活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利福霉素SV自身耐受性菌株为出发菌株,经HNO2+UV和HNO2+UV+Licl分别复合诱变后,获得两株变异菌株。结果表明:其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7.8%和15.1%.并且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复合Nd:YAG激光对Bacillus sp.产脂肪酶的诱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acillus sp.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筛选出较稳定的菌株UV-4,其产脂肪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8%;UV-4经过YAG激光诱变处理,得到变株Y-1,其产酶能力在此基础上又提高了41%,且产酶水平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被孢霉菌株(Mortierella alpina)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诱变及紫外线与亚硝酸钠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孢子悬浮液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处理6min后,酶活性高达8.657U/mL,比出发菌株提高2.354倍;在亚硝酸钠处理8min后,酶活性为6.081U/mL,较之出发菌株提高1.658倍;在复合诱变的紫外照射6min和亚硝酸钠处理8min的情况下,酶活性高达9.141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93倍.  相似文献   

11.
体育学习过程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身体体验和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些高中文理分科或大综合的学校,由于学生未来高考所走的艺体之路,提前决定了其鲜明的学习目的,较之文理专业的学生,其心理背负了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的双重压力,因此转变诱导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高中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诱变庆大霉素产生菌育种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用庆大霉素产生菌JY1-12为出发菌株,选育出性能优良的菌株JY3-5。经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研究了最佳酵温度和初始pH值,使其摇瓶效价提高35.1%;30m^3灌放大试验,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19.2%。  相似文献   

13.
诱变物质微核测试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慧明 《生物学教学》2006,31(12):61-61,49
微核测试是遗传学实验课的必修内容之一,通过此实验可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诱变物质对真核细胞产生的致畸作用和利用微核进行环境污染检测、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诊断等。在植物领域,最初是用原产于美国的鸭趾草的幼嫩花序为实验材料,但由于受花期的约束,利用上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诱变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粗酶活为10 U/mL的野生微球菌SX-1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酶能力的菌株,实验得到最佳诱变条件为:15 W紫外灯,垂直照射距离为30 cm,处理时间为90 s,通过荧光圈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突变菌株,酶活可达到22.5 U/mL,比出发菌株脂肪酶活力提高了125%,将其连续传代5次,酶活稳定,是一株比较理想的脂肪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15.
在认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经历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本质是一种生成的前提下,"诱变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便彰显出来。本文认为,在遵循"诱变事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教师教育者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践基础,创造遭遇,让教师有与众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最终促使教师产生行为改变的冲动乃至促进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室保存的酿酒酵母为初始菌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浓度,绘制出菌株生长曲线,由此确定出最佳诱变菌龄为3~10h,在此期间利用紫外线对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适于在高温下发酵的菌株,紫外线诱变条件为:紫外灯功率10w,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3min。此菌株在37℃下培养72h,其成熟发酵醪酒精产率为3.837%。  相似文献   

17.
诱变和筛选方法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微生物育种研究中理化因子等诱变方法和一些筛选方法的应用 ,并略述了理化诱变因子的诱变效应机制 ,以及这些诱变和筛选方法在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波诱变选育酯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酯酶生产菌灰绿犁头霉(Absidia glauca Hagem)为出发菌株,经过微波辐射,得到一株产量较高的生产菌ZM-6,酯酶酶活由28.49 U/mL提高到46.25 U/mL,提高了62.34%。传代实验表明,ZM-6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能利用纤维素产酸的黑曲霉,拓展柠檬酸发酵生产的原料。通过紫外线(UV)诱变选育柠檬酸产量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优良菌株UV-4,产酸为26.77±0.67g/L,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酸增幅达50.39%,且UV-4利用稻草纤维素产酸达10.055±0.42 g/L,较出发菌株提高28.0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钾细菌UV诱变处理,获得了两株正变株,其解钾能力分别为7.05mg/m1(K2O)和10.25mg/ml(K2O),较出发菌株提高1282.35%、1909.80%.并且通过酸碱、温度驯化,得到一株正抗性变异株,其解磷解钾能力分别是73.mg/ml(P2O5),4.41mg/ml(K2O),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5.97%,25.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