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立体几何部分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体几何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空间几何两大部分.平面几何部分主要是对平面中点、线、面知识的学习.只有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才能为下一步立体空间知识体系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认识和学习“多面体和旋转体”,就变得相对容易起来,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对多面体和旋转体概念的理解,能够区分棱柱、棱台和圆台等几何体,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推理和总结,掌握理解每种几何体的关键特征,进一步能够学会计算多面体和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能够学好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主题教学即立足于教科书,围绕一定的主题重构教学内容,在师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拓展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远见卓识,从而实现对教科书和课堂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牵一发动全身,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笔者以“海峡两岸交往”教学为例,谈谈关于主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立体—序化—拓展教学模式"是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配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教学。其中的"立体"是指教学手段的立体配合、教学内容的立体拓展、教学活动的立体参与,通过该教学活动,使教师、学生及配以的教学手段有机立体的结合,使学生有意识的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式的整体序化,当解决问题或运用于创新实践时,带着问题重新整理序化所学知识,运用拓展思维原理补充相关学科知识,及时进行学习的动态调节,掌握并激活生物化学所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拓展活动是立体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营养知识、形成良好品格、培养团队意识、增强防身本领、得到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要尽可能地拓展一些新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适时、适度地进行有效拓展。一、导入时拓展,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会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以便尽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种阅读内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任务目标下,随着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如何构建一个立体且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扩充和拓展的同时,能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已成为所有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多学科融合教学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小学语文与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索,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更加鲜活、生动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板书的作用1.视觉作用。板书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比语言富有直观性。它能化抽象为具体,抓住关键的字、词,借助点、线、面的配合把知识形象而立体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学校和教师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优化,引入了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情景创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情景中去,大幅提高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促进了学生研究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开发并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物理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大.然而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肥胖率不断攀升.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适当开展拓展性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拓展性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这里所说的拓展性活动,是在没有具体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尝试、感觉、体会.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这种拓展性活动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利的.笔者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下列拓展性活动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白敏煜 《教师》2012,(24):111-113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活动二的教学设计,侧重于色彩基础理论的学习,对初一学生学习复色和色立体的教学进行了尝试。几乎所有的初中美术教材都对学生掌握复色和色立体没有要求,认为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构建完整的色彩基础知识体系,那么学生掌握的色彩知识始终是零碎的、片段的,对学生的实践应用帮助有限。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教学试验突破原有教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与拓展,指出不仅要通过应用题来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之上有所拓展,通过举例指出了如何拓展.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整理知识体系,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产生联想,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一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诱导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点、线、面的综合和升华,明确其共性和个性,探究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使认识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3.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立体图形。学生学习这一知识,是在过去接触了点、线、面的知识并学习了直线、平面、角、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较强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好从感知到表象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是直接与感性材料相联系的,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出示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本身.当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时,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从而使其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5.
胡梅 《广西教育》2014,(17):65+70-65,70
在日常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知识呈现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通常按照连续的顺序,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并将其集中起来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建构统一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缺乏整体感悟。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呢?笔者有幸聆听了一节《认识分数》的课堂教学,执教者有效的突破了线性教学的弊端,由单一的线性结构转为多面的网状结构,由点及面不断辐射,逐步拓展,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勾连纵横的数学知识系统。现根据片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立体教学"是指教师处理教材能给学生一种"立体感".也就是教学能把教材里那些理论性的抽象概念化为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运用这种教法,可减弱知识难度,增强理解力,相对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增强语文教学"立体感"呢?我的做法是:注重联系开拓思路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形象的东西较感兴趣."立体教学"使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同具体的事物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针对化学课程提高了教学目标维度,使其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容,这一举措使得化学课程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显著突破了化学学科本位,注重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生活当中的各项问题,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模型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自主思考与开放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认为拓展课是在日常上课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任务、方法以及知识应用等有所扩展或深化的课,能够使课程更好地具有时代性和选择性.要充分地发挥拓展课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论述了拓展课的内容要慎重选择,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拓展;拓展课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最好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在高考物理复习的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节奏,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使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实战能力都有所提高,是高三物理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谈几点实践与思考.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时要重视"三基",强化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脉络,帮助学生从宏观、立体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从整体的高度来把握所学的知识,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力学知识板块的复习时,  相似文献   

20.
一、化繁为简,构筑立体知识体系。中学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多,涉及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很快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一直是历史教师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点、面、线三者结合,构筑立体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点,是指历史知识的要点。如甲午中日战争,用纲要信号图示出知识要点为:  学习历史人物、政策措施等,也应突出知识点。这样,即使复杂的历史知识也容易掌握。如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把教科书中分析中日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