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生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习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听了《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执教老师问:“同学们认识钱吗?钱的单位有哪些?”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当然,多数学生回答的是“元、角、分”,但有的学生却说还有“毛”,话音刚落,同学们哈哈大笑,连多数听课的老师,也以为可笑。授课老师立即纠正:“毛”就是“角”,不能说“毛”,只能说“角”。课后,听课老师一片哗然。“角”能不能说成“毛”?老师们竟然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联想到:1995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考试内容是看电视答题,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全国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谭念君 《湖南教育》2005,(13):23-23
今年4月,湖南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在吉首市举行。一位老师执教“角的认识”。课伊始,老师用CAI课件出示了夜色中的上海黄浦大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黄浦大桥由远及近,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说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多么漂亮啊,会说大桥多么雄伟啊,谁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张口就说:“我看到了角!”第二个学生接着说:“我看到了直角!”老师非常高兴,连连点头: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面对如此美丽的风光,居然看不到灯火辉煌的夜景,看不到造型优美的桥梁,他们的眼…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幸听了五位老师的数学概念课。精练的教学语言,清新的风格,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张弛有度的课堂调控,让我久久回味。其中陈秀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让我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又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马建 《河北教育》2006,(10):28-29
引子 5月12日,通州市小学数学“自我调节”专题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老师们积极申报执教研讨课题,于是只任一个班数学的我有机会三次执教《认识角》这堂课。 肤浅自学 “小朋友们,明天我们将学习《认识角》这节内容,今天请先自学一下好吗?”今天下午学校才将选拔课的内容通知我们,直觉告诉我,课前自学较能体现这次的研讨主题“自我调节”,于是我有了这样的作业布置。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幸多次现场聆听过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数学示范课,如“圆的认识”“审题”“角的度量”“分数的再认识”“孙子定理”等经典课例,一次次感受到华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主发现、动态生成,教师与学生在短短40分钟共同度过一段重要的生命之旅,强烈地感受到华老师的数学课已经远远超越了数学学科本身。  相似文献   

8.
周育俭 《江苏教育》2012,(34):39-40
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前老师让学生买好了崭新的圆规。"圆规"这一新鲜的物品带给学生很强的感官刺激,学生急于想用圆规来画一画圆。手握新"圆规",从而想学会如何用它画圆这一急切的愿望是学生这堂课的一个学习背景,课堂上教师问出了"同学们会画圆吗?""用什么画呢?"这样的问题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用"圆规画圆"就是把握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一老师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本人听后深有感触。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表中七个三角形的角,然后根据三角形三个角的特征填写表,表填写好之后,让学生根据表中每个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的个数把这些三角形分类,最后归纳出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何谓“体验学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估一估、走一走、看一看、称一称、算一算,实际体验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后者肯定优于前者。这说明:“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应用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笔者曾有幸在宁波市万里学校听过金莹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感受很深。这节课,金老师在先分类揭示课题,用三角尺示范画角,让学生初步直观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特级教师潘小明在上海浦东新区明珠小学执教的《圆的认识》观摩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潘小明老师的课堂教学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能善于针对并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潘老师先让学生用圆规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学生操作时,老师巡视。然后,潘老师选择几  相似文献   

13.
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现摘录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陆丽华老师执教的《认识米》其中的教学片断与老师们分享。  相似文献   

14.
顾晓东 《江西教育》2012,(Z2):70-71
在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江苏潘雪琪老师执教了"秒的认识"一课。课堂上,教师组织了许多的数学体验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秒"这一时间概念的理解更入微。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5.
案例 2001年10月10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咸丰组织的恩施州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历时3天,共听了13节课,每节课都让我这山里教师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至今仍历历在目的是利川市齐跃桥小学杨红彩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的一个教学片断。杨老师在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在角的王国里,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个秘密。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听一位教师执教《面积单位》一课,执教者在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设计了几次充满情趣的数学活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帮助学生丰富了对这一面积单位的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一:在观察中体验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方厘米,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现在,老师打算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  相似文献   

17.
【案例描述】 近日,听了一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执教老师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的纸,如果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相似文献   

18.
黄颖   《广西教育》2013,(41):18-19
最近,在我校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有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时、分的认识》,教学“分”时,提问学生:“一分钟有多长呢?”学生举手回答“1分钟有钟面那么长”“1分钟有人的脸那么长”……老师一下子懵了,不知如何处理才好。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近日,听了一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执教老师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的纸,如果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问题一提出,大家跃跃欲试,有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 近日,听了一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执教老师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的纸,如果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