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蔚祖是《财主的儿女们》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过去人们对他却缺少应有的重视。在他身上,封建父爱所带来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生存困境中所作的“原始强力”的反抗都鲜明地表现出路翎创作的特点。但这种表现,特别是“原始强力”的反抗给路翎的小说带来了难以突破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路翎长篇小说人物的主观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主底儿女们》(1942—1948)和《燃烧的荒地》(1948)是路翎四十年代创作丰收季节的代表性作品。研究这两部长篇小说主要人物的主观精神世界,对探索路翎的创作个性,似乎是不可缺少的。路翎的小说贯串着寻求“人民底原始的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的基调,并以两大  相似文献   

4.
路翎的成名作《饥饿的郭素娥》继承了鲁迅文学精神,即发掘以农民为主体的底层民众,面对封建专制等级秩序及其伦理道德的严酷压迫,仍然不屈服地进行抗争并寻求解放,可以说郭素娥们是祥林嫂们的新生与发展。但是这种对人民的"原始的强力"的发掘,又是以对人民所遭受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及其礼教秩序的"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的忽略为代价的。因而在接受胡风的批评后,路翎的小说对于人民的"原始的强力"的发掘也有了更深沉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生命强力是解读路翎小说的一把钥匙。路翎对生命强力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20世纪40年代初《饥饿的郭素娥》到40年代末《燃烧的荒地》,他一直在小说中探索反思生命强力的内涵及其价值,并逐步扬弃了原生态生命强力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从中发掘出人性性格自我价值的火焰,使这成为劳动人民摆脱精神奴役创伤的途径之一。路翎的这种努力突破了客观性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真实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6.
路翎始终以“个性解放”,寻求群体革命与个体解放为创作主旨,体现了一名纯粹现代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和对现代文化的思考。文章从路翎小说的“生命原始强力”、“流浪意识”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与中国历史前进的重大矛盾的问题简论路翎小说。  相似文献   

7.
交织着“精神奴役的创伤”和“原始强力”的“火辣辣的心灵”,是路翎小说创作的主要注视点,作用精到的笔触揭示出这两种对立力量在人物灵魂深处的独特的表现状态,正是它们共同推进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路翎创作的特殊性来自其艺术视觉的独特性:他的眼光总是透过人、事的表象和外在状貌,深入到隐秘而丰富的、深奥而复杂的“灵魂”、“根源”处,越过外在存在而进入其心灵世界,这使得他的小说面貌与注重“再现”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有了迥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原始生命力是人追求合理存在的一种原始的本初欲望。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原始生命力的作品并不多。近代以来,受社会形势和西方文化影响,表现原始生命力的作品日渐增多,路翎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作家。综观路翎小说中原始生命力书写呈现为三大特征:首先是生命异常的境遇,指人物所处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理欲求和心理欲求的缺失;其次是无法超越的道德,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人物跨越了道德的界限,却无法完成对道德的超越;最后是不可避免的悲剧。这种基于时代特征对原始生命力的书写,既有悲剧的美学色彩,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翎的中短篇小说以其对人基本欲求的极大关注卓立于20世纪40年代文坛上。在他的笔下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流浪者都显示了生命的自觉,他们遵从于生命原始强力的勃发,决绝地渴求自由,蔑视任何权贵。这些人物和路翎本人一样,都有对高贵心灵的秉承,对原始强力的追寻。  相似文献   

11.
路翎是现代文坛独特的作家,他侧重个体原始强力的表现,赞美纯自然的个体生命力量,求生意志和求胜意志在路翎的作品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生命的发展不仅要有求生的意志,还要有求胜的意志。如果说求生的意志还停留在人的社会解放层面,求胜意志则触及到了人的自身解放层面,二者互为依托,后者又对前者有所超越。路翎站在"五四"启蒙主义立场上,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种理想人格,而且是有着完整生命的鲜活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七月派小说家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人生战斗与心灵博斗为对象,主张以“主观战斗精神”把握客观世界关要创作过程中再建作家的主观世界。所谓“主观战斗精神”包括“锐敏的感受力”、“燃烧似的热情”和“坚强的思想要求”三个层面,七月派作家大都具有斗士性格,他们把人生看作战斗,用自己的创作歌颂人民的“原始强力”与抗争精神,揭示其几千年精神的创伤,批判有理想与斗志或充满奴性的人。七月派的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3.
“七月派”是 40年代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七月派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 ,这不仅体现在他们观照社会生活时注重与现实搏斗的生命体验 ,使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呈现出异常复杂的色调 ,成为一个不断追求的形象 ,同时体现出强大的哲学洞察力和情感穿透力 ,从而形成昂扬厚重的美学风格。路翎是“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饥饿的郭素娥》体现出作家对民众的“原始强力”的发掘 ,《罗大斗的一生》、《燃烧的荒地》继续了这种探索 ,并走向深刻。《财主家底儿女们》则以对知识分子命运的百科全书式的探讨而成为一部辉煌的史诗性巨著  相似文献   

14.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特别重视作家直逼人物灵魂深处的笔触,而不是令人厌倦的思想表象的描述。“绝不循规蹈矩”,正是路翎做人和创作表现出来的根本特色,这是区别于一般作家才智的关键之处。路翎在文学创作上,有幸得到精神导师胡风的呵护和引导。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在路翎的小说创作中证实了自己的可行性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是,更应该看到,路翎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胡风倡导的主观战斗精神的结合,更是一种灵与肉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现代知识者形象。然而从传统的士大夫“蜕变”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知识者,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些饱尝精神苦刑的现代知识者,进行着九死未悔的追求与探索,在血与火的背景下主体精神的喷发与人格的重建,最终走向“人底完成”。因此,路翎是以“达到未来的桥梁”的前瞻意识,凸显现代知识者精神“炼狱”的特殊性与艰难性。而对这种精神苦刑的展现与描绘,在一般作家的笔下确实较难以见到。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其理学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一般认为“天理”指三纲五常,存天理即在维护旧的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人欲”指生活欲望,灭人欲在剥夺劳动人民生活与生存的基本权利。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简单、武断。“天理”固然指三纲五常,但它并非都是封建糟粕,其中尚具有中华民族赖以屹立于世界文明古国之林的精神因素。“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从其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宋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发展的产物,是朱熹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的精神武器,他运用这一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政治腐朽,鞭挞奸佞,批评皇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未能扭转乾  相似文献   

17.
路翎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 ,题材范围有所扩大 ,除了继续描写工人农民承受的种种剥削压迫、发掘社会底层蕴藏的原始强力之外 ,也有对原始强力负面性的消解与更新 ,还表现了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场景、喜怒哀乐及精神弱点 ,但其主要笔墨则放在别样的审丑上面 ,即对社会丑类的刻画与对人民精神奴役创伤的剖析。强烈的愤怒与痛苦在文体上表现为 :情绪性强烈、对比性鲜明的修辞 ,心理容量巨大、推进速度急剧、变化节奏突兀的叙事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以超凡脱俗的“湘西小说”名贯文坛。他的湘西小说创造了奇异、种秘、平和、曼炒的湘西世界,展示了优美、迷人的湘西风光和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所哺育的湘西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本能的真善美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缓慢觉醒,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小说作为叙述的艺术,它建构了一个纯属虚构的幻觉世界,真实的物质世界与虚构的幻觉世界之间存在着距离,即“实”与“虚”的距离。这种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小说文本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就在于作家处心积虑造成这一距离。这一距离使作家能以主体意识的自由驰骋在精神领域中把握、利用和改造世界,以语言的物化形态重塑人间;同时使读者得以在这种心造的世界中漫游,获得在真实的物质世界里、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不可能得到的复杂的、强烈的、曲折多变的心理感受,满足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无尽的心理追求。 读者生活在真实的物质世界中,而“世界不能满足人”(列宁语),很显然,小说必须能  相似文献   

20.
路翎的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主要展示了历史事变、革命斗争之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本文作者结合小说的精神样态进行解读,分别从小说之中的荒原感以及孤独感、原始生命强力以及狂欢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向读者展现了半殖民地社会精神积压的暗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