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位点具有学术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等三个显著的特性.现有学位点授权审核制度存在着学位点"拜物教"、学科结构趋同和学位点资源化等三个不利的发展倾向.未来学位点授权审核制度应充分发挥市场、行政和学术三项机制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学位点授权审核制度.  相似文献   

2.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布局包括学位点体量、学科等级和学科方向等方面,对其布局的分析与优化有助于区域内高校的资源调整、学科设置和需求优化.本文采用描述统计、Perl词频分析和SPSS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的体量状况、学科等级和学科方向进行分析,获得该学位点分布的特征为:四川省和重庆市学位点数量约占西南地区的2/3;重庆市硕士、博士学位点近5年平均招生人数在西南地区最多;贵州省硕士生导师年均指导的学生数在西南地区最多;四川省学位点C-等级以上的高校在西南地区最多;学科方向主要包括管理决策、物流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基于这些特征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158个国家重点学科的问卷调查和对60个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成员的访谈,从学科研究方向、学位点、重点学科层级研究国家重点学科的生成周期;从学者数量和职称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学科的组织规模;从学科发展的主导力量总结国家重点学科的生成路径;从学科生成所面临的问题归纳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组织的主要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院校进入了恢复、调整和全面发展的时期。开展特色学科建设是民族院校的一大特色与优势。通过网络调查,总结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制约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提出须采取调整特色学科结构、建设高质量的特色学科团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的数量与质量、加强各种资源条件的建设等措施,加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自身发展历史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大都存在着学科意识不强、学科体系薄弱、科学研究方向不明确、学科带头人匮乏、学科平台和学科建设环境相对较差等问题。因此,应从确定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培育学科团队、形成学科成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家实施新工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面前,普通高校学位点如何进行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针对我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从理论基础、方法与措施、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打造新工科导师团队、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制订灵活的高水平人才引用机制等措施.通过学位点建设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大学生的就业牵动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一直都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更牵系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地区的兴盛.本文针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学校、大学生、企业等方面入手,从教育体制、企业需求以及自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透析,提出加强和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调整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是学科调整的目的。中国高校学位点与学科关系紧密,学位点动态调整对学科调整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对2016-2018年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中国高校学位点动态调整的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在宏观层面,学位点动态调整深受学科发展历史与学科政策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学位点动态调整则与高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以及调整策略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是学科的知识逻辑与外部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民族院校的学科发展历程来看,国家民族工作的政治需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科的知识逻辑、民族院校的组织文化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民族院校的学科发展。在新时期,民族院校要从调整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水平等方面来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正确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开展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加强课程与教学论团队建设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师院校强化与中小学合作、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团队迄今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过程,组织建制不断扩充,发展平台逐渐提升,学术队伍日益壮大,但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与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与教学论团队发展,高师院校需要凝聚资源,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团队活动的日常化,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学科是学问的分支、教学的科目和学术组织单位,而学位授权点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主要载体和制度性产物.文章从组织、知识和制度三个维度分析了学科与学位点之间的区别,概述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生互荣的关系.进而指出,随着知识生产方式不断转型,我国大学可以从问题情境、知识生产主体与场所、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等五方面开展交叉互涉逻辑下的学科建设和跨越既定边界的学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优化学位点布局是强化区域人才自我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新疆高校研究生学位点布局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疆研究生专业学位点数量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区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位点区域布局失衡,影响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硕博学位点学科设置也不连贯,学科建设整体实力薄弱。建议通过增设研究生专业学位点,逐步优化研究生学位点的区域布局,保持硕博学位点学科贯通,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等,以提升新疆高校研究生培养能力和学位点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学科带头人是大学中高层次人才的特殊群体,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作为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学位点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组织者、学科资源的整合者、创新团队的协调者的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对高校如何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科学地评价学科带头人、正确地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几个关系、加速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和谐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文章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打造鲜明特色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队伍;大力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工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如何在新的学科发展背景下,发挥特色,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在非重点院校,依托重点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凝炼方向,构建海洋科学学科创新团队,形成以创新团队建设提升重点学科水平的发展思路,从学科创新团队模式构建、内涵建设以及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变迁通常反映了该学科研究发展趋势.通过对2000-2018年民族高等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归类分析,民族高等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呈现如下趋势:多聚焦民族大学生的相关问题,而对民族院校办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究不足;热衷于思想教育以及时政热点,缺乏对民族院校多元一体文化的相关研究;思辨研究依然占据主导,质性研究仍显不足等问题.回应以上问题之对策如下:强化学科研究的独立自觉,重点推进民族院校办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研究;突出民族院校多元文化的特色,构筑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独特的亮点;增加质性研究的运用,提升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性、理论性以及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学科、学位点和高校的逻辑关系,提出封闭管理有碍学术自治和共治,有碍学术交流和繁荣,有碍学科和学位点发展。提出基于区域性学科联盟,能够实现学术自治和共治。区域性学科联盟要在学位点评审与评估、导师遴选与聘任、研究生招生以及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发挥指导、规范、主导和斧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科特色是民族院校特色的核心要素,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是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院校推进学科特色建设,应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特色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特色建设和适度建设、特色建设与基础建设、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学科特色与学校整体特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位点动态调整是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单位优化学科结构,实现研究生教育"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学位点布局与结构的基础上,介绍该校2016年动态调整工作的具体做法,并就学位点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和动态调整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占据国家综合国力的半壁江山.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便是统筹和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方向的灵魂,不仅承载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更引领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高职院校学科教育中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更代表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即将步入更高的阶段.本文就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