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水平的运动参与动机和成就动机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会产生良好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参加大连市高校"三对三"篮球赛的队员进行参与动机和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旨在寻找培养和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动机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研究表明:受试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年龄、训练年限、教育程度、父母不同职业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动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3.
牟玉梅  丁小燕 《体育科技》2010,31(3):138-142
从性别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男、女生在锻炼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与同伴一起锻炼和班级组织活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频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优于女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没兴趣、场地少和没人组织。结论:民办高校场地器材缺乏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女生对场地、器材满意度低。组织力度欠佳,学生锻炼项目单一,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相关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对不同民族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汉男大学新生在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平均每天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汉女大学新生在所有指标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和对于项目的热爱是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多元分布,但又相对集中,也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新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总时间和次数上要多于女新生;制约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或不开放、缺少锻炼的同伴、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和没有喜欢的项目或不会.  相似文献   

5.
对590名高级知识分子作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两性的健康状况、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①与男性相比,女性高知人员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两性体育锻炼频率和锻炼坚持差异不显著;②女性高知人员的外貌动机和乐趣动机明显强于男性,是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这样的锻炼动机模式使她们选择参与轻松、对抗小和娱乐性强的体育锻炼项目;③高知人员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锻炼行为和动机存在的差异符合女性的身心特点,反映出在高知人员中性别平等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跨理论模型的相关问卷,对公务员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大样本调查.探讨我国现阶段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的基本状况,为建立我国公务员群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常模打基础.结果显示: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阶段性的特点,且在准备阶段男性人数最多,前意向阶段女性人数最多,有交叉重叠情况;公务员不同性别,在5个变化阶段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男性分布呈依次减少趋势,女性分布呈正态趋势;公务员存在变化程序的6个因素,即自我释放、自我管理、意识控制、互助关系、效果评估和社会释放.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居民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宁波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经过数理统计,揭示了宁波市居民体育锻炼动机的类型、结构、序列以及不同文化层次、年龄、性别锻炼者的动机差异,为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宝鸡文理学院479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动机强度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为65.69,锻炼次数和时间平均值分别为2.52次和39.82min;体育锻炼动机强度文科与理科和工科之间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由高到低的是理科、工科和文科;2009级与2008和2007级,2007级与2006级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由高到低的是2009、2006、2008、2007级;性别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同来源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乡村要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四川大学12名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等级的游泳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焦虑水平、注意力、运动自信心、运动心理准备、运动动机、团队重要性6个维度进行SPSS分析和对比,以了解游泳运动员心里技能特点及影响他们运动成绩的心理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在心理准备维度有边缘显著性差异(0.05≤P<0.1),团队重要性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训练年限在自信心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年龄在焦虑控制维度有边缘显著性差异(0.05≤P<0.1)。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尚、现代项目"上存在差异性,中国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物性、观赏性消费高于乡村;在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上具有人本化特征,在体育锻炼中断年龄上具有年轻化特征、中断理由呈趋同化;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兴趣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上,城镇高于乡村;中国乡村居民对"群体活动组织、引导,科学健身方法"等需求高于城镇.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设施、科技资源的非均衡性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同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开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城乡居民体育认知水平差异显著,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项目、体育锻炼场所、体育锻炼时间段、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及接受健身指导状况等也存在城乡与年龄段差异.同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河南省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我管理模型,以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以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对600名大学生施测,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年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表明在大学生锻炼行为坚持性中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锻炼动机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上男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女生,锻炼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男生,但是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64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6.6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60.6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只有22.70%;而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从不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不锻炼者、偶尔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另外,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1.49%,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各自总人数的35.84%和24.29%。(2)不同锻炼方式的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的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全国青年组和国内成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从不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经常锻炼组的总均分依次为0.66、0.62和0.5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非单独锻炼组的总均分略低于单独锻炼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性别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动机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梯队年限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平均分低于年长的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相反;运动动机的认同调节和内投调节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的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年龄段竞赛状态焦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动机的认同调节和内投调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动机、应对方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初中生体育锻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男女生在锻炼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锻炼量、客观支持、主现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年级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初中生在锻炼量、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小锻炼量与客观支持、社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身体自尊在身体锻炼量和体育锻炼史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运用心理测量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等级、不同运动年限速度滑冰运动员意志品质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校速度滑冰运动员意志品质各个维度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意志品质各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目标清晰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自信心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张洁 《体育世界》2013,(8):63-64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郑州市公务员中年群体的体育锻炼动机做了较全面的了解和探讨,获得如下结论:公务员中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为目的健康型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