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孙丽 《教师》2011,(4):50-50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创新学习,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尝试错误,并重视错误反应在教学中的反衬作用。本文将阐述"试误"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并探讨"试误"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试误",即"尝试与错误"。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试误法:要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要能巧妙设置试误情境,要营造敢于试误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试误”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魏有章“试误”即“尝试错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如发现新理论、发明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等)是一个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探索性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然而,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恰恰是"不会运用",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从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重要关卡,多数学生较难跨越。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要完成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型,重视"试误"语言的练习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基于"试误"理论,本文探讨了"试误"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试误"的三重实践策略,即多维语境——在语言密码的破译中"试误",多维实践——在语言图式的迁移中"试误",多维互动——在错误资源的开发中"试误"。  相似文献   

5.
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启示我们,人在面对新的情境时可以运用试误的方式,从错误走向成功。《法律与生活》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法律条文。要提升教学实效,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具体情境,在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处试误,对某些法律的限制性条件或要求进行试误,在生活经验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处试误,在法律条文的关键节点处试误,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向。  相似文献   

6.
软件开发类课程让老师头疼的往往是屡教不改的学生,让学生头疼的往往是屡做屡错的练习,可是当我们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后,利用试误法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软件开发类课程特点和试误法理论的分析,得出试误法应用于软件开发类课程是合适而且有必要的。接着,通过分析软件开发类课程哪些教学内容应用试误法后能解决传统教学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开发类课程进行了开展试误法教学的试验,结果表明,试误法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语言的难点是"不会运用"。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从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重要关卡。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要完成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型,就要重视"试误"这一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维语境——在语言密码的破译中"试误",多维实践——在语言图式的迁移中"试误",多维互动——在错误资源的开发中"试误"等策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尝试解释和探索问题时,发生的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多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称之为“错误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尝试“试误”教学,让“错误”走进课堂,并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真正走出各种解题误区,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肇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题型千变万化,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一种容易掌握且实用的解题方法却不多。"试误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说"理论提出的,它是指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个体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的学习方法。本文以"试误法"的分类为依托,最终落脚于高中生物解题,从而说明"试误法"在高中生物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教学法是“尝试错误”,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总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对学生来说,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总是在与错误的观点和做法的斗争中才能确立起来的.即: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教学法,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在“试错—知错—改错—防错”的环节上,在“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的过程中,达到预防并矫正错误的目的.结合具体教学案侧来谈谈“尝试错误”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纪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任何学习).""试误学习"已经成为创新学习理念突出的现代特征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将其定义为:经过重复练习某一经验而逐步减少错误,即通过试误形成的,这就是试误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应当根据学的法子."师生在互动中肯定有碰撞,学生的学习也存在差异,这就要产生一些错误做法、错误思维过程,而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本文分析了“试误”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探讨了“试误”教学法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试误”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看到话题中的教学案例.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的“饿猫开迷笼”实验,实验中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犯错,最终学会了开肩笼门。就这样,“尝试错误”教学法的“试误学习理论”建立起来了。“尝试错误”教学法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就是试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珍视学生的错误,并极力从学生的错误开始。而源于学生错误的教学资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思考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好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加深理解、主动建构。下而结合数学新课导人、探究、练习等环市,谈谈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5.
作文指导中的试误法和县香泉中学丁先成心理学家在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中认为:学习中,总要经历一些错误的尝试动作。学生犯一个错误,常鼓励他重审自己原来认为是正确的某种东西。有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或老师假设情景去做某种事情,经历其后果,并看到其错误,这比把正确...  相似文献   

16.
一、"试误理论"的基本原理 "试误"即尝试错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如发现新理论,发明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等)是一个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多次"试误"而获得知识;与科学家独立探索的认识过程相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简约化了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的“试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正是由于有了先前积累的错误认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才显得更加的全面和深刻.深入研究学生学习中的代表性错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弥补学生认识上的不足.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在求解三角函数有关问题时,学生经常会由于多种原因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我将这些资源集中分析,为进一步的巩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后续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立足学生生活和实际,重视并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意识地发现和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并巧妙运用"错误"资源来变"误"为宝,从而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试误”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在尝试和错误过程中获取知识.对初中生而言,认识水平不高,有时因错误经验,或自身不成熟而对知识产生片面认识,而这些片面认知或错误会给新知学习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若能以“试误”教学法来暴露已有错误,打破认知平衡,构建新知结构,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成为目前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最为关心的课题。“试误”教学法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为直接依据,是指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撇开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为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刺激—反应联结”与“试误”教学法桑代克(E.L.Thorndike)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