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主体,既确保全面性、可操作性,又突出针对性和重点;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现“学生本位”,积极开展师生的自评和互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将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实现学生过程性的学习信息记录和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的评价.学校在如何记录和利用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方面进行了探索,包括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资源使用情况、从学生作业和学科学习时间、从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环节中的同步率、从学生对于课堂素材的选择,阅读时长、顺序等角度来开展教学评价,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既有共性,又要体现各自学科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实现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同学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由学科自身的矛盾决定。本文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生物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进行探讨。一、生命性是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生物学是以动物、植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因此,生物学教学过程始终应以生命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体现生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之一,形成性评价即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斯克里芬之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运用于教育评价实践,大大推进了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而进行的评价。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形成性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的根本任务。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教学过程的优化,都需要实验、分析、对比和评价,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就不会有正确的判断和总结,就形成不了正确的反馈,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评价方法。其中包括:根据教学目的,科学地设计测试,定量分析测试质量,能利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开发利用测试信息,形成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6.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当中的棘手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常我们会把问题简单化,把评价与考试连在一起:评学生,谁的高考分数高就说明他学得好,谁的分数低就证明他学得不好;评老师,就看你教的学生得的分数,学生得的分数高,教师就算是教得好,就这么简单。而实际上评价的内涵比考试、测试  相似文献   

7.
教学评价可划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从宏观上看,终结性评价对高校双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终结性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实际上指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教育目标、社会目标和市场目标实现的程度,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学科内容掌握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用汉语掌握学科内容评价和学生用第二语言掌握学科内容评价两方面)、学生第二语言水平评价体系、学生一般素质评价体系、学生满足市场需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楠 《考试周刊》2011,(59):188-189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在高职教学中起到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科学。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阐述过程性评价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将评价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我们收集了各地几位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采用的过程性评价方法.通过总结、例举教学片段以及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评教机制是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数据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促进高校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学生参与的过程性评教机制,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有效融合,使评教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和客观,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历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因此,实施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是新教育形势下提高高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在过程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多元化、有层次地设计评价方式,将历史专业课程内容有效地综合,将有关学科、课程知识高度融合,在场景化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贯彻过程性评价,是提升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主体,既确保全面性、可操作性,又突出针对性和重点;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现"学生本位",积极开展师生的自评和互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体育与健康课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平顶山某中学七年级2个班学生为受试对象,在完成18周4个单元(跳远、跳绳、实心球和50 m跑)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每堂课结束后,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为学生进行师评,学期末成绩由过程性评价(50%)和单元技能成绩(50%)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对实验班学生成绩分析,总成绩过程性评价显著高于终结性评价(P<0.05);学生自评与互评成绩显著高于师评(P<0.01).(2)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经过18周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跳绳和50 m跑成绩显著提升(P<0.05),体育学习兴趣显著性提高(P<0.01),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18周过程性评价教学优于终结性评价,能显著提升七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技能,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4.
陆晓蕾 《职业技术》2006,(24):79-79
目前,语文教学强调能力与知识并重,提倡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模式,要求教师在注重研究教学过程的同时,研究教育评价。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4,(11B):11-11
高凌飚、黄韶斌在《学科教育》第2期上撰文认为,非正式评价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非正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通常教师在进行非正式评价时并没有预设的或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中,人们往往偏重于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实际上,教学过程性评价虽然难于操作,但对研究和改进教学行为却更有意义。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教师教学的评价,本文主要就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谈一些思考。一、过程性评价的涵义与价值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教学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学信息技术课过程性评价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评价常采用总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只能反映静态时间点上学生的部分情况,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判断方面无法全面了解,这种评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过程性评  相似文献   

18.
过程性评价是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的采集、分析、利用和反馈活动。策略最早见于《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其中“策略”的意思为,以思虑和谋略为原则,策划出奇思巧谋。过程性评价策略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更有效,根据评价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种谋略和方法。以下几种策略是笔者在对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时经常综合使用的。  相似文献   

19.
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与整合,旨在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服务,而让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并主动获得知识,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形成性评价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正确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的帮助,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