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的六种媒体优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地位已被业内广泛接受,一种新的比其更快捷的传播方式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手机短信。当前,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经介入新闻传播并向传播媒体发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陈妍 《新闻爱好者》2010,(10):33-33
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 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开始作为手机这种新兴媒介的存在形式逐渐参与到大众传播中。此时的手机短信已具备了构成大众传播需要具有的三个要件:一是专业的或有意识的传播者,二是可以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三是数量众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是手机媒介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同样看到了手机短信的经济利益,致使各种虚假短信泛滥。所谓手机短信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拟  相似文献   

7.
贾静文 《新闻窗》2015,(3):76-77
微传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微传播是指以微博客、手机短信、彩信、飞信、QQ、MSN、户外显示屏、出租车呼叫台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狭义的微传播是以微博客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微博客为媒介的微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实现自我表达、交往需求与社会认知。1我们在这里采用"微传播"的广义定义,依据这一定义,如今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已然是微传  相似文献   

8.
第五媒介俗称手机媒介,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相比,其强势的形象正日益显露出清晰的轮廓。手机的媒介特征始自人们的日常通话和短信发送,时至今日仍然是其基本的媒介特征,为一种点到点的信息互换,短信群发使信息互换可以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的信息互换起初是手机不具备的,这是一种由搜索引擎创造的传播方式,影响十分巨大,为追求分众效果的广告所倚重。目前已经被植入手机,是当下市场上的手机设备制造商、系统开发者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这一新生媒介由于具有即时获收、传播快捷、方便携带、信息可群发、高互动性、不需要语音支持等特质,日益成为一种普及率高,广受欢迎的传播手段.尤其在社会突发危机事件中,手机短信日益凸显强大的传播效用.逐渐引起国内研究机构、相关学者以及传媒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这些都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这些都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手机媒体(手机报、手机短信)、户外媒体(分众传媒等)、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新闻报道,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时效性更强,与受众的互动性更明显,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更加青睐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于  相似文献   

14.
手机短信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一个新的渠道。利用手机短信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将相关内容进行适应手机媒介特点和大众接受习惯的符号转换,使短信内容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还要区别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吸引大众主动参与相关的短信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二者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明确地说,所谓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态与内容形式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变迁.具有越来越多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字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等,新媒体技术的诞生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和立勇 《新闻界》2008,(5):67-69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效能,正被日益发展的手机多媒体功能所淹没。现阶段对其新闻传播效能的研究和利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冒进的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已有功能的效能,亦是对新媒体深度开发的一种表现。因此应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传播新闻的优势,尤其在对通讯相对落后地区的新闻传播,及在重大事件新闻传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如所言,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新都必然带来传播活动变化的连锁反应。手机传播媒介的产生,其异于其它媒介的新特质,促使大众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手机媒介对人类传播方式的变革,探讨了手机媒介所属的传播类型,以及大众交流方式的改变对人际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涂燕平 《青年记者》2006,(24):64-65
手机短信爆炸式发展给传统媒介带来了一次革新的契机,不甘在这一新的传播领域无所作为,传统媒体纷纷走上了与手机短信的联姻之路,广播也不例外。广播节目纷纷与短信联姻相比较而言,手机短信这一新型的传播方式在广播中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开通短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传播具有门槛低、送达性、传播速度快、诉诸感情的传播方式等优势,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增强了手机短信的传播效果。手机短信传播同样存在问题,需政府的正面效果引导和负面效果防治。  相似文献   

20.
路鹃 《当代传播》2012,(5):89-91
在近年发生的大型公共危机事件中,由于手机短信传播谣言而导致负面效应扩大的现象一直存在。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形态,兼具大众传播的广度和人际传播的深度,成为危机传播管理必须直面的媒介力量。本文以2011年日本福岛核辐射引起的"抢盐潮"为例,分析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谣机制,并据此提出谣言控制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