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教师节那天,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一封邮件:“常常想起你,就像想起程玮和李庆明。”读到这封邮件,我流泪了。我很清楚,自己怎能与作家程玮、教育学者李庆明相提并论。这是好友用榜样在勉励我,给我加油。这封邮件让我全身涌动着一股向上的热与力。常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在石家庄一位校长的博客中读到的文字。这位可敬的校长,在看完了本校一名三年级学生尚未出版的书稿后,欣喜万分,第一时间给他发了这封邮件。读着读着,我一次次被校长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赏识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3.
实习时,大家都像愣头青一样,即便做了诸如"给领导写邮件,因为手快没写完就把邮件发出去了,于是决定再写一封邮件说明一下,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纯粹点儿背,这封解释说明的邮件又没写完就手一抖发了出去,这下不得不打电话解释,连声道歉之后补全了邮件发了过去"这样的事情实在不胜枚举。偶尔想起初入职场菜鸟时期的自己,虽然不如现在这样高效率低失误率,却难免怀念那种小差错带来的奇妙感受……  相似文献   

4.
王琛 《神州学人》2008,(10):12-13
夜已深,每天这个时候,我习惯给远方的好友发一封简短的邮件,历数一天来言行得失、体察领悟之种种。这个回味与思考的习惯,是留学给我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在就要提交最后一个季度研修报告、即将告别一年留学生活的今晚,我自然心生一种回望留学生涯的冲动,萌发一种咀嚼“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成长日记     
阴玉军 《教师博览》2005,(10):39-39
重回母校,心情格外激动,毕竟身份不同了。昔日是学生,今日是老师啊。望着熟悉的校园.崭新的校舍,心里美滋滋的。想起前几天来报到时王校长(我原来的班主任)一番鼓励的话,更令我心潮澎湃。是啊,这学校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师,我一定努力工作,尽快成名成家,不给他们丢脸。  相似文献   

6.
有悔的教育     
教育成功的事例我时常读到、听到。令我感动.给我力量,我总把这些先进教师的事迹奉为榜样。但是,在我盘点记忆的时候,那些失败的教育情景一桩又一桩地浮现在我眼前,其中的教训像一块又一块的警示牌矗立在我的心头。当学生淘气的时候我想起它们,当我小有成绩的时候我也想起它们,夜深人静的时候它们时常造访我。我正是咀嚼着“有悔”这被苦涩的青杏,  相似文献   

7.
我们之间都互相有联系。你可以给你的朋友发一封电子邮件,你的朋友又可以把这封邮件转发给他(她)的某个朋友,那个朋友还可以继续这么做——再次转发。通过这一方式,你的邮件几乎可以被转发给世界上的任何人,而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也许只需5至7封邮件就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8.
儒师余三定     
算起来,我与余三定老师相识已有15年。早在1991年,好友许奔流请余老师为我的第一本诗集写评论,老师欣然命笔,洋洋千言,给予我在学道路上极大的鼓励。后来虽然时有书信往返,但毕竟不在同一个城市,我与老师见面极少。第一次见面好像是在省作协的一次什么座谈会上,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高。在南方能长那么高的个子,我觉得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9.
我总是习惯深夜写字,写完字会睡不着。一个这样的夜晚,我开了邮箱,看到小旭的这封邮件,说真的,我很难过。我想象小旭此刻的无助与孤单。但是,我想告诉他:幸福在你手里,你可以创造你想要的快乐人生。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胡锦涛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讲话以后,我感慨颇多。回忆自己在农村任教服务的一年生活,点点滴滴都充盈心中,就好像无数的鲜花开满心的每一个角落,每次想起都会感到芬芳,每次想起都会感到甜蜜,每次想起都会给我的工作增加无限动力。  相似文献   

11.
向往常一样,来到单位首先去收发室取信,总是期待有更多的来稿,我想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来到收发室,很快看到这封从北京寄来的邮件,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这是谁寄来的一本书呢?我急切地拆开信封——《己丑杂咏》,皇甫束玉!  相似文献   

12.
扩列吧     
<正>你的好友列表里有没有一个位置是留给这样一个人的——你们从未见过面,但你抛的每个梗,TA都能完美地接住。扩充你的好友列表吧,有些故事,是要说给懂的人听。参与方法1.高清美照一张、真实姓名、学校、星座和自我介绍。2.将以上信息发送至微博@课堂内外初中版或者小编的邮箱611960151@qq.com(发送邮件时记得要在邮件主题上标注"扩列投稿"哦!小编不想在茫茫稿件里把你弄丢。)3.网络交友需谨慎,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相似文献   

13.
鱼小朵:淀粉们使用最多的联系工具肯定是QQ吧(我不想听到另外的答案,哼),可有时我们用邮箱发送封邮件时,如果又想和好友沟通,是不是还要再从众多的QQ好友中找到你的头像,再双击打开……那也太不给力了吧!赶快用"QQ在线状态"给邮箱加个QQ按钮吧!  相似文献   

14.
承诺之后,如景做不到,还不如没有承诺!一阿蕊第六次打开易楚发来的E-mail,希望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看错了哪个字,或者是大脑出了问题,误解了他的意思。可惜他的邮件简短而清晰:"阿蕊,我爱上别人了,分手吧。对不起。"这封邮件是他一周之前写的,而阿蕊  相似文献   

15.
程良 《山东教育》2006,(1):119-119
“好友老陈:祝您永远年轻快乐。”去年元旦之际,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者收到了一张洋溢着友爱之情的贺年卡,我料定这是学生给的,心中十分得意。可就在我拿到贺卡的同时,几位同事却意外地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虽然没有说出为何而笑,但我心中也略知八九,原因无非是笑学生无礼的称呼,或是我被学生无礼地称呼而已。当时,我真想说这称呼太好了,我多么想所有的同学都能这样,但又怕同事更见笑于我,只得随之一笑。  相似文献   

16.
方华 《宁夏教育》2010,(6):72-72
诺贝尔有这样一句格言:“人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块高雅的宝石,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对它精雕细琢。只有那些不辞劳苦的人,才能使它发出耀眼的光辉。”当读完这句话,我就会想起自己当教师的成长之路。在教科研的路上,我坚强地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一路走来,荆棘跟我成为朋友,汗水与我相伴,是教科研伴随着我越过一道道坎坷,引领我体验一次次成功。  相似文献   

17.
鱼小朵:淀粉们使用最多的联系工具肯定是QQ吧(我不想听到另外的答案。哼)。可有时我们用邮箱发送封邮件时。如果又想和好友沟通,是不是还要再从众多的QQ好友中找到你的头像,再双击打开……那也太不给力了吧!赶快用“QQ在线状态”给邮箱加个QQ按钮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过去有一个月了,过后又是两个活动的忙碌。感谢《科学课》杂志每次都给我一席之地并让参与的朋友们畅所欲言。看着陆续发来的稿子,让我想起了也有话想说,虽忙还是一个忙字,但还是要写点东西,既是感言,也是小结活动结束后,台湾老师纷纷发来邮件  相似文献   

19.
挚爱无痕     
一位同行给我讲述过一件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动容的事情:16岁的时候,她上初中二年级,成绩并不好,在班上显得很普通。一次期中考试前,她的同班好友悄悄地把她拉过来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了这次考试的卷子了。”原来,离她们学校不远的另一个学校已经考过,他们用一样的卷子。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3,(5):72-73
“邮件”婴儿 再一次面对儿子、儿媳妇欲言又止后,武医生索性连夜措辞斟句地给儿子写了封电子邮件。信中没有指责,也没有勉强,只是把自己作为祖辈对孙辈的渴望都写在了里面,描绘了陪孙辈玩、送孙辈上学的美好场面。那时候老人已有轻微耳疾,于是特意写道:“真不希望等我的孙子或孙女会说话时,我都听不见了。”同时他也提出自己的顾虑:繁衍后代是小家庭的义务,如果大家都为一己之私不要孩子,那么人类还要不要延续呢?老人说这封邮件并没有被儿子回复,但想必是和儿媳妇好好地商量了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