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线上MOOC教学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打造问题导向交互式课堂和以学业成就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深层次地融合了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性和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疫情防控给线下教学带来新的改变,线下会变成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影响有其有利的一面,可以将新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线下教学相结合,消除时空障碍,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习。课程组通过使用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微信平台,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等,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全过程如签到、成绩计算、期末考试、线下学习答疑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3.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SPOC翻转课堂混合型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提升效应,发现该教学模式产生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从线上和线下两环节入手探寻不同教学环节产生的教学效果,实证结果显示线下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而线上课堂效果提升效应不显著。由此可见线上课堂环节拉低了该教学模式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应丰富学习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精选学习资源,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感知学生情绪,及时优化线上环节的教学设计;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混合式教学是通过信息化"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引向学生主动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手段.本研究基于"超星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利用"超星学习通"App指导学生进行视频学习,让学生"线上"掌握概念、原理、推算公式等基本内容,按时完成章节作业及讨论."线下"教师讲授重点难点内容及典型应用案例后,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抢答、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教学互动.结果发现,这种基于"超星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到《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后,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为全面实现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工程地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引入"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设计,构建形成性学习评价和考核体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融合,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成绩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班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环节、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超过90%,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众说纷纭。已有的研究调查发现本科学生大体上更偏好线下教学。然而,学生的偏好只反映了其主观意愿的一面。利用“中国高水平大学课程教与学追踪调查”(CUCE)数据库,得到中国三所顶尖大学的同一批课程疫情前的6264份线下教学样本及2020年春季学期的4451份线上教学样本,构成授课内容与教师均相同的对照组。统计分析显示,在课堂体验、学业投入和课程满意度三方面,学生的主观偏好均倾向于线下教学。线上线下对照组比较分析却发现,线上教学在这三方面的教学效果显著高于线下教学,效应值均低于0.04。学生主观偏好与对照组比较两种评价路径得出不同的质量评价结果。由于应急情况下师生为线上教学付出大量投入,在有限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但教学效率可能偏低。低效应值也表明课程质量不取决于线上或线下教学形式。常态下在线教学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7.
对选修中医康复学的1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课堂派在线学习行为类型分布、时间分布以及师生线上交流行为频次,探讨期末考试成绩、课堂派访问次数、在线作业、资源学习、论坛讨论之间相关性和显著性。以此为依据以中医康复学课程为例构建ADDIE学习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验证引领式学习行为与学习绩效相关性,提升了新媒体线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探讨“对分课堂(the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整合教学模式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将学生分为PAD-FC教学试验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中药化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总评成绩、理论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绘制两组学生的各项考试成绩的直方分布图和正态分布图,比较差异。结果显示,PAD-FC教学试验组的中药化学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总评成绩和理论课程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的高分学生数目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不及格人数大大减少,试验组学生各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较对照组明显偏向高分段。说明在中药化学实验中应用PAD-FC教学模式,能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促进理论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依托产出导向法理论,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及访谈收集教学实验数据,探索分析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理工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对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主要集中在线上驱动教学的效果和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促成讲解环节。上述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述法、提问法外,还可适时增加课堂讨论法,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施教,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业考核中,也不应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考核坐标,应以出勤成绩、讨论成绩、平日发言表现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项予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本科生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学习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等思想弊病,提高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以《微观经济学》教学为例,探索了学业多元化考核方式,从学习笔记评定、章(节)知识点随机测试、案例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方面提出《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目的在于控制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保证学生能力培养过程的扎实性、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感。  相似文献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在线开放课程,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一种教学模式。线上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各有优缺点,通过“慕课堂”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线上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优势,辅助线下课堂教学。“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慕课堂”串联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串联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作用,保障授课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SPOC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课程教学与设计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智慧职教平台实施外科护理SPOC教学,采集2个教学班99名护生的一学期课程教学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课堂参与度、课堂测验、线上考试与教学效果各项成绩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 p<0.05或 p<0.01)。课堂测验、线上作业、线上考试对平时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时长对期末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线上考试对操作考核、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总评成绩都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p<0.05或 p<0.01)。结论:护生参与SPOC成绩较好,SPOC对教学效果有正向影响作用,SPOC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总体有效。优化、完善SPOC教学与设计,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四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理科成绩的相关关系总的看来更普遍,更显著一些;通过对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分析,也进一步表明平时成绩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平时成绩高的学生,一般来说,期末考试成绩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总之,只要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好,平时成绩应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门高校实验课程的成绩数据以及调查问卷,分析了单纯线上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差异.课堂实践证明,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各项成绩显著高于单纯线上学习的成绩,学生在实验操作、理解与记忆实验细节、掌握实验室基础与规范、分析数据以及深入思考几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单纯线上学习的学生.单纯线上教学应当在实验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适应性问题,对G大学机械专业大三年级的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开展学习适应性多个维度调查,运用统计软件对学习适应性与专业课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在心理因素、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专升本学生在知识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影响;专升本班中的跨专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上存在差异,这对跨专业学生学业发展存在影响。基于上述问题,对专升本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跨专业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专升本教学衔接策略,为机械专业专升本学生更好地适应本科阶段学习提供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做了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不同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7.
车英 《今日教育》2023,(4):26-27
<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学生的学习、班级的管理、家校的持续沟通等骤然从线下转到线上,线上教学一时兴起,“钉钉直播”“云课堂”等直播方式迅速成为教师必备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线上学习提供了平台,成就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追踪小学使用新旧课程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的学习发展变化情况,从课程、学校、性别等方面进行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比较,得出结论:小学新课程培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地高于旧课程培养的学生;从初一、初二测评中已经看出了其发展趋势,初三中考差异逐步加大。新课程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对优秀学校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男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旧课程,在学业成就上女生显著地优于男生;新课程正逐步消除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尤其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理科课程成绩的影响大于对文科课程成绩的影响。新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基本素质、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基于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质,新课程迁移影响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5,(12):72-77
针对在线课程学习转化率不高、和日常课堂教学相互重叠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互动型在线课堂,并向线下延伸,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文章指出,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结合授课教师的引导,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互补,不仅可以解决翻转课堂深度不够等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自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追踪小学使用新旧课程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的学习发展变化情况,从课程、学校、性别等方面进行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比较,得出结论:小学新课程培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地高于旧课程培养的学生;从初一、初二测评中已经看出了其发展趋势,初三中考差异逐步加大。新课程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对优秀学校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男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旧课程,在学业成就上女生显著地优于男生;新课程正逐步消除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尤其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理科课程成绩的影响大于对文科课程成绩的影响。新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基本素质、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基于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质,新课程迁移影响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