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国情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国情教育,让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国际学生了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但是目前中国国情教育的效果还未达到预期,教育功能认知错位、教学体系缺失、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国际学生国情教育模式,挖掘国情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用国际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对国际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对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价值目标,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注重对本国公民进行国情教育,强调要让公民了解自己的国情。我国的国情教育过去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现在国情教育已成为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在新的地理教材中有更深入的体现,在地理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成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地理国情教育是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与  相似文献   

3.
乡土历史教学与国情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教学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我认为,除了认真搞好统统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外,还必须搞好乡土历史教学中的乡情教育。一个人爱国主义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开始的。了解乡情是了解国情的前提,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对国情的了解,往往只能是先小而大,由近及远,先个别而后一般,逐步深入。因此,把乡土历史教学作为国情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弥补教材的不足,使国情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成微娟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进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和国家从教育的总体战略上,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我们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国情教育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使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国情教育,历史学科有着特有的优势。已经挖掘、梳理和提炼的丰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加强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对增强内地(大陆)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坚定爱国者具有重要意义。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轻视国情教育的价值,对国情教育有一定抵触心理;部分高校对国情教育重视不够,教学主体的结构相对单一;国情教育内容与学生期待有所偏差,供给与需求对应不足;国情教育教学理论性与封闭性较重,实践性教学有待加强;国情教育考核方式开放性不足,难度存在一定的过于宽松问题。为此,应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高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自觉性;提升高校对国情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国情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紧密围绕教育系统性与对象特殊性,完善国情教育的内容体系;硬教育与软教育充分结合,创新国情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优化国情教育的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的开放性、学术性与难度。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教育是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正确认识、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逐步树立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国情教育,就是要加强、理顺、协调教育中的各个环节,如各级地理教材编写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焦杰 《山东教育》2012,(Z5):93-94
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方针政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的资源,优美的风景,了解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人物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与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党瑞凤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让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让学生了解到自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落,以及在近代所遭受的民族耻...  相似文献   

10.
对青年进行国情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为了使学生了解历史,把握国情,我们结合职业高中实际,开展了国情知识教育。 一、根据职业高中不开设历史课的实际,结合鸦片战争150周年,太平天国革命14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国情教育。 鉴于青少年对同情了解不多,职业高中学生对历  相似文献   

11.
国情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教育。其内容有自然国情教育、历史国情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和比较国情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自然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结合自然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知识方面的国情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责任感,并振奋民族精神。查找对比,向学生进行自然资源状况的教育。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进行《能源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国情教育。国情教育的要义是什么?如何开展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甚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陈管见。何谓国情教育?弄清这问题首先要了解国情的内涵。我国国情的内涵包括我国的自然环境(国土资源、人口等),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达的程度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种社  相似文献   

13.
一、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根据高师专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乡土地理作为选修课已正式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师地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教学是国情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为了对学生进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一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情教育。而地理国情教育应该是由自然国情、经济国情、政策国情、人口国情、乡情及生态环境状态危机等所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教育系统。乡情即为此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基于此,借助于乡土地理教学而了解乡情,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的巨变;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讲家乡优势,使学生看到家乡的美好前景,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摆出问题,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除了对广大青少年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之外,还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不能把几个教育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而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呢?一是为了全面、广泛、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课程的国情教育和爱  相似文献   

16.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在地理学科中加强国情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国情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际资料。在地理教育中,紧密地结合国情教育,有利于学生更深刻、更完整地认识祖国的国情,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因此,地理教育应当承担起国情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职责。地理教师应当把国情教育寓于地理知识教育之中,在国情教育中充  相似文献   

17.
国情教育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薛荣国情教育是一个应时性的权宜之计呢,还是对全体国民的一个长期的“基础教育”?我以为应是后者。在国情教育中,地理、历史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学生走向社会后立身从事能否从国情出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国情的“启蒙”教育成功与...  相似文献   

18.
国情教育与县情教育相结合铜陵县一中高作品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奠基工程,对于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采取从县情教育入手,把国情教育与县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做...  相似文献   

19.
国情教育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重要,不仅在于能让青少年学生从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国情,还在于从中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对祖国、对党和对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提高为祖国的强盛而发愤读书的自觉性。在开展国情教育时,我们采取了“看”、“比”、“写”、“讲”等系列教育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4,(10):44-48
本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优秀图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感染作用。通过阅读主题推荐图书,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