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内大中型电子制造业企业走访和调研,了解了各大企业对于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参考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结合CDIO模式对于工科学生能力大纲,研究并建立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能力目标矩阵,以此作为本专业后继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机制调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江苏地区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为例,通过对江苏等地区近三年模具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岗位及迁移情况、薪资待遇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研及分析,提出了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注重传感器原理、特点、应用场合等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满足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对毕业生的跟踪信息分析,与企业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岗位任职要求,提出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主线、以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案例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学校。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分配到公司下属的各局、厂,工作岗位稳定,专业针对性强。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确定了“面向企业,立足岗位,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的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目标岗位化,基础知识专业化,教学内容综合化,实验、实习独立化,能力培养全面化为基本原则,选择发  相似文献   

5.
一、专业调研 我们先后在辽宁省各地对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主要是2002年以来历届毕业生.先后收集了沈阳、丹东、盘锦、大连、本溪等地几十家企业对毕业生岗位分布、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对毕业生需求情况等信息.发出问卷300余份,收回问卷150余份.对目前本专业现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反馈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前提。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要求和能力要求,从而制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培养目标和高职培养目标,最后指出可能影响培养目标的制约因素和拟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子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企业对毕业生技能需求出发,对现在学生的特点、电子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与模式,以及教师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电子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紧跟国内电子行业的发展步伐,贴近市场需求,保证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我校在电子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调研,特别是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调研,调研主要在沿海地区进行,对历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走访电子相关行业多家,召开学生和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人事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设计包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能力、素质需求和教学情况意见以及毕业生现工作单位、从事岗位等;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批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需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也为了让毕业生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笔者依据国发200535号、教高200616号、教职成201112号和教高20124号等文件的指示,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探索实施。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春,我校组织了二十几个人,按小组分赴全省二十几个企业,就90~97年中专毕业生岗位分布状况作了专题调查。 一、毕业生岗位分布的几个特点 1.长线专业优于短线专业,长线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面远宽于短线专业。在260余名被调查者中,有机制、电气、铸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44名,44名和22名,占被调查者55%,17%和8.4%。他们分别从事施工、操作、设计、行政、党团务、教师、公安等行业的工作。这些专业由于每年毕业生较多,因此所占被调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其它专业。巩固和加强长线专业是适应社会需求的。 2.热门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不及冷门专业,财会,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毕业生,其岗位分布既不大对口,又不太广泛而铸造、焊接,热加工等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基本正常。因而造成热门不热、冷门不冷的错位现象。这种现象说明,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企业的用人规律,培养人才不能赶时髦,要立足现实,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3.具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岗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就业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和教学反馈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需求、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毕业生适岗能力、毕业生对专业学习的反馈等维度,选择典型作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较高。调查带来的关于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还需努力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携手电商打造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面寻求更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一、专业宽度宽,课程设置难度较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宽度比较宽,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比较广,专业课程设置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相当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覆盖专业需求的课程,又要达到专业技能中级工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在3年时间内完成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培养确实难以达成目标。我们在着手课程改革之前进行以问卷调查和走访方式的地方企业调研,30多家用人单位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群分布如下图所示。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群分布图由岗位群分布图反映的情况可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  相似文献   

14.
在电气、电子、IT产业、化工、环保、建筑、工业管理等非机类工科专业中,《机械制图》也被列为必修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把握好教学的知识点、难度、深度,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这是非机类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岗位能力对本课程的要求根据我们对非机类工科专业高职毕业生从业岗位群的调查,得知这些岗位群的从业者不需要很专业的《机械制图》能力,只要能对机械图样有一般的识读能力和简单的图示能力即可。为此我们把非机类《机械制图》的课程能力定位在“机械识图”这个程度上。即熟练识读常见…  相似文献   

15.
刘印璇 《广西教育》2014,(47):106-108
对100家毕业生用人单位和15位在企业担任中层管理以上岗位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广西人才市场官方网站公布的岗位供求信息,阐述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和营销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晋城及周边地区信息技术类行业及企业的调研,总结并分析了本地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面向和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就专业改革从校企合作、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与教学变化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屏幕平板液晶电视的广泛流行,"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已成为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学好本课程,对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从事液晶电视机营销、测试、检测和检修岗位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在"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CAD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较晚的机械类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为了全面了解现在及将来社会对CAD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我院几年来专业课程内容和体系不尽合理之处,为今后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我院进行了一次面向CAD专业往届毕业生(2000届以后毕业生为主)就业走向和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调查,以期总结教学方面的意见和改革课程体系.本次调查采用直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内容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评价和建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要求和对学校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岗位群出发,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的过程中,毕业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达不到市场的要求,毕业生实际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认识到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在人才培养标准、课程的模块设置、会计实践教学方面加快步伐,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给学生以展现才能的机会,这是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根据本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确定知识素质、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建筑行业对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4 1 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教学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建设建筑技术实训中心,满足专业基础类培养和建筑相关技术类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