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包含专利价值信息的创新指数表征创新能力,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扩大贸易开放水平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在样本期内,贸易开放水平每上升1个标准差,城市创新能力将增加0.0541个标准差左右。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贸易开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可以通过升级产业结构的“数量”“质量”和“合理化”3个维度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经济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贸易开放能够有效通过产业结构3个维度的升级来提升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而在经济落后地区上述机制均不成立。最后,考虑模型内生性和经济变量滞后效应,采用滞后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和删减特殊样本等实证策略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研究结论高度稳健。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贸易开放和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认识以及深入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创新悖论和负外部性并存的前提下,知识产权的“疏堵”保护模式对地区创新能力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开放创新范式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在开放创新范式下,采用“重堵轻疏”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影响知识产权的创新溢出效应,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样采用“重疏轻堵”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由于缺乏创新者激励,同样也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只有建立“以市场化疏通为目的,以核心利益保护为底线”的市场化促进与保护模式,才更有利于实现创新者激励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双重效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研究方面的文献,对我国政府制定支持区域提升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具有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研究表明,FDI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主要体现在上下游的垂直关联层面而不是水平层面,因此,如何利用FDI的后向关联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天津市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资企业与本地供应商建立后向关联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内资企业的信誉、东道国贸易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投资来源地和所属行业.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研究自然资源丰裕度、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各指标变量都通过了莫兰检验,存在空间关联性,模型的最佳形式为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丰裕的自然资源不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3)自然资源丰裕度不仅降低了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其他省市的创新能力水平也显著负相关。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抑制其他省市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谭蓉娟 《科学学研究》2012,30(5):673-681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探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提出一个涵盖战略支持、创新能力、成长潜力等9个因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获得和提升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两个因子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技术市场和区域创新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技术市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并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2006-2010年的技术吸纳额和技术输出额的面板数据,就技术市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和影响途径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通过技术内生增长、技术扩散以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等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市场不管是技术引进还是技术输出,对区域创新能力都有积极影响,但技术输出的影响力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如何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区域间均衡发展及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技术研究了27省市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对2006-2012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创新效率区域间分化明显,没有呈现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特征,各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差异较大,外部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管理政策,改革外资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实施基于创新项目收益的新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作为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不同体制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值得关注。理论上各地区之间的区域创新会彼此影响,产生溢出效应,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依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空间效应纳入实证研究,分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够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溢出,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够促进临近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国有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滞后期1年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滞后期2~3年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得出:国有企业是技术扩散的中心,从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角度来说,国有企业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苏1990—2013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协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互为因果;VAR脉冲响应函数和VAR方差分解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增长率与区域创新能力增长率之间存在动态关系,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门槛效应: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从研发人力投入来看,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在此过程中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市场扩张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路径;(3)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区域创新的过程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是捍卫和激励创新的关键举措,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9,(11):125-130
在梳理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1~2016年省际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并运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作为社会资本的稳健性检验,考察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社会资本是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且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可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②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市场分割的削弱和政府效率的提升是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途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21个省市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数据与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风险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较为明显,在当期及短期内均能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开始显现;但是,中国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的阶段性特征仍然较为明显,投资周期偏后,对当期的自主研发活动难以产生直接的促进效应。此外,风险投资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要好于企业研发投入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99-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不同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Porter外部性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培育本地创新能力,但能够推动中部发展中地区提升创新能力。此外,本地技术市场的成熟度、GDP增速及RD投入强度都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达地区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及欠发达地区开放程度有助于培育本地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自然资源丰裕度、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各指标变量都通过了莫兰检验,存在空间关联性,模型的最佳形式为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丰裕的自然资源不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即存在创新资源诅咒,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控制变量人均GDP增加和人均财政科技支持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3)临接矩阵、反距离矩阵和社会经济权重矩阵下SDM各变量空间效应都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不仅降低了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其他省市的创新能力水平也显著负相关。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抑制其他省市创新能力水平。控制变量方面,FDI对本地区创新能力提高影响不显著,但促进临近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均GDP增加提高了本地区的创新能力,但抑制其他省市的创新,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增加有利于本地区和临近省市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14个作用关系假设。在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以我国268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经验模型,并得出了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系数。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成为决定一个城市比较竞争优势、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构建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安徽省16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分析了安徽省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而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本文旨在考察优化营商环境是否会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并使用截面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会对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营商环境每上升1个标准差,会导致城市创新能力提高0.1503个标准差;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信息化程度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城市规模较小、政府科技扶持力度较小的中小城市,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更为明显。本文对于厘清营商环境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有所贡献,同时,为中国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创新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源泉,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持.本文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和区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基础研究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研究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有很强的典型相关性,加强基础研究投入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赵增耀  周晶晶  沈能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08-1416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