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身体自尊水平与积极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PSW维度的均值显著大于高中生;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及各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女生;运动群体中学生的PSPP及PSW、SC、PC与PF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非运动群体。结论:初中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高中生;男生的整体身体自我满意感及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要明显高于女生;体育锻炼不仅对中学生积极情绪有直接促进作用,且也能通过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对其积极情绪起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积极情绪及情绪有益感知对运动竞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符明秋  龚高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90-1491,1507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索消极情绪(如焦虑、紧张)对运动员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影响.探索积极情绪及其情绪有益感知对运动竞赛的影响,回顾了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讨论了积极情绪和情绪有益感知对运动竞赛中的影响并为运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氧运动和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名男大学生以50%VO2max、75%VO2max两种运动强度分别进行30 min的慢跑和踏级的测试,并在运动前以及运动结束后5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SEES调查,结果显示:运动中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随练习强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动,但30 min有氧运动后产生的即时效果是积极情绪和疲劳感觉增加,消极情绪降低到基线,运动结束30 min和60 min后,积极情绪增加,心理疲劳感觉降低;经检验,两种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经30 min有氧运动后产生了相同的情绪效应,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运动结束后60 min.  相似文献   

4.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对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幸福感、乐商、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成功老龄化等积极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锻炼心理学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锻炼心理学在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身体锻炼与乐商、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过于集中,抽样科学性不高,研究范式缺乏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普适性不高,因果关系结论匮乏。未来锻炼心理学应重视身体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处方以及身体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并在研究中注重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北京2 051名大学生进行心境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男女大学生在心境的5个消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高,而在心境的2个积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低;男生较女生紧张、愤怒水平高,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男、女生的心境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发生变化;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在精力和自尊感水平上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而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水平上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对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和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者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情绪理论有一定的契合,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积极情绪有机结合,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大学本科生60名,对其施测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SCL-90总分也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综合解释率为31.9%。结论是积极情绪体验的增加、心理弹性的提高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情绪如何影响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和执行控制能力成为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运动认知过程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情绪状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述运动员的执行控制能力的特点。结论显示:积极情绪对运动员执行控制能力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则起负面作用,但影响程度有限;不同情绪状态对运动员认知加工进程各部分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积极情绪是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积极情绪具有对认知扩展、提高个体心理弹性和抵御消极情绪的功能,对服刑人员行为矫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积极情绪研究及应用,有利于服刑人员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有效地缓解抑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前大学生暴力行为事件为研究背景,依据"暴力行为与情绪"、"积极情绪的功用"为理论基础,展开讨论"积极情绪"训练法干预大学生暴力行为的具体技术手段——"快乐"训练和"感恩"训练。最后,本文对"积极情绪"训练法的运用提出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体育活动增加对积极情绪、学校暴力和有校园生活适应问题的青少年在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为目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表明:情绪和学校暴力态度,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活动量增加与校园暴力态度的关系可以看出,男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度相对较高;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与积极情绪成正相关,与学校暴力态 度成负相关,体育活动越长,积极情绪越高.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正性和负性情绪会造成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变化,而正性情绪可以明显消除负性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奥运体育广告及我国体育广告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奥运广告具有意境符号化及情感化的特点.结合奥运广告成功营销的经验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广告存在的问题:缺少品牌及市场建设,运作理念缺创新等,并指出奥运体育广告对我国体育广告发展的影响,以期加速我国体育广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运动快乐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量表法以227名大学生为被试分析了快乐感与体育环境支持因素的关系。差异检验表明,男性在适应校园文化环境和参加体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及获得的运动快乐感明显高于女性。相关分析表明:①大学生的内部因素(体育文化生活满意度运动能力性格类型)和外部因素中的团体氛围及体育成绩是影响运动快乐感的重要因素;②校园体育环境的主要因素对运动快乐感产生积极支持作用;③身材长相、体质状况不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没有对快乐感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自制问卷,对江苏省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和自我满意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3)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直接的,而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既有直接作用效果,又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业情绪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性别维度上,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存在差异,感知体育教师支持没有显著差异;在来源维度上,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感知体育教师支持均存在差异;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与体育教师支持存在相关性;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体育教师支持的相关性与性别和运动项目有关;不同方式的体育教师支持对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增加积极情感,抑制消极情感的出现,从而维持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的体验。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影响人们对生活事件的反应,个人对事件应对方式,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和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通过影响人格因素和自尊,从而间接促使主观幸福感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体育教育的特点,对大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情绪行为的心理活动规律做了分析,指出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产生的各种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概括起来,情绪的种类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