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襄阳市襄城区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工作,要求城区学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时必须具有农村学校支教经历,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让城市教师走进农村学校参与教育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互动。襄城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说:“职称制度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广阔平台,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鼍。”职称制度改革激活了襄城区教师队伍,主动提出到乡下支教的教师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全区已经有16名教师到各个农村学校支教。  相似文献   

2.
学校撤并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手段。然而,文化背景不同、目标定位各异、师生习惯有别的几所学校合并在一起,如何形成共同的教育愿景和价值追求,却成了学校合并后困扰校长的一大难题。在襄阳市襄城区,有这样一所普通中学,四年间相继有包括小学、初中、职中在内的四所学校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杂牌军”,  相似文献   

3.
周俊 《湖北教育》2011,(9):41-42
2011年5月份的一天,几十位校长齐聚襄阳市襄城区新集中学,共同感受生命教育的精彩。襄城区实验小学校长张德兰情不自禁赋诗一首:“绿草绿树绿叶翠,绿色校园蝶纷飞。淡泊山边颂经典,宁静园里增智慧。喜看雏鹰皆展翅,生态新集众人醉。深挖内涵寻突破,襄城教育尽芳菲。”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为何如此受人青睐?“有人认为农村学校硬件差,...  相似文献   

4.
《湖北教育》2011,(7):F0003-F0003
书颠米芾的故乡.滔滔汉江之滨。坐落着一所明星小学——襄阳市襄城区环字小学。校名寓意“环视宇宙,唯我风流”。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春,襄阳市襄城区环宇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的60份试卷被区教育局制作成展板在一年一度的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会上展示,并应邀到各个学校巡回展览。然而这块展板至今未能完整地收回,试卷被各个学校取下来贴在橱窗里永久示范,反馈给校长周天俊的是一个个兄弟学校校长表示“歉意+谢意”的电话。  相似文献   

6.
张永成 《湖北教育》2011,(11):36-37
襄阳市襄城区由老城区、原郊区及三个乡镇组成,属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发展水平极不均衡,老城区有中小学4所,城郊结合部有中小学7所,农村学校有38所。区域教育发展已完成数量满足阶段,正处在提高教育质量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阶段。  相似文献   

7.
按国家和省出台的时间表和规划图,各地展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冰之旅已一年多。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均衡化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完成教育资源简单重组的“物理均衡”之后,推进均衡的工作很容易失去方位感。因此,县域教育寻求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意义重大。襄阳市襄城区把一所所薄弱学校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学校,鲜明的个性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质量,弱校变成了强校,区域教育在动态的发展中实现了高位均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相似文献   

8.
《湖北教育》2011,(11):F0004-F0004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中学位于襄城区卧龙镇北郊毛梁村,学校始建于1984年,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教学场馆建设配套完善,物理、生化等实验室设备齐全;图书室有藏书近10万册;先进的自动寻址广播系统,能满足语音教学的多种需要;现代远程教育校园宽带网,保证教学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  相似文献   

9.
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中形成的村级小学(简称"村小")在众多人的心目中一直是"薄弱"的代名词--校园小、师资缺、学生少、质量差.记者在襄阳市襄城区采访时,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却极力推荐记者到贾洲村小看看.贾洲村小是当地人的习惯叫法,它的前身是襄城区隆中办事处贾洲村办的一所小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布局调整中将永久保留.它现在的校名叫襄城区贾洲小学.了解了学校的身世,这所改了校名的学校并没有改变记者对它破败的想像.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校服务襄阳“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特别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正式组建襄阳市城市科学研究中心。同年,襄阳市城市科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襄阳市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11,(3):101
襄阳市昭明小学创建于1903年(清朝末,光绪29年),是鄂西北最早的官办学校,当时校名为襄阳县立高等小学堂。百余年间,学校先后二易其址,九更校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襄樊市昭明小学。学校位于襄城区西街内环路,东临历史悠久的昭明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14.
城乡:从"二元分割"转向"抱团发展" 襄阳市襄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且相对集中,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属于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工程,以城乡学校"抱团"发展的模式,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引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逐步从城乡教育的二元分割走向区域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治市城区地处太行之巅、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3所。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后,“上好学”的问题便日渐突出。近年来,我区教育系统围绕“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到今天,在消除区域间、学校间硬件环境不均衡的基础上,怎样实现各学校之间软环境的优质均衡是一个重要课题。西城区是北京的中心城区,有着众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也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是“四中”、“八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因此,怎样让那些普通的学校也成为优质的学校?西城区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挖掘学校内在的活力和特色,提升教育内涵,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7.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F0002-F0002,F0003
万成海,男,1958年出生,湖北南漳人,中共党员,教授,高级经营师。现任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受骋担任襄阳市创业导师,同时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会常务理事、襄阳市价格学会副会长、襄阳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襄阳市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襄城区人大代表。2003年被市政府授予先进职业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陈愉 《中国教师》2012,(2):15-16
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特色。 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样且变动的,但学校特色却是所有评价万变不离之“宗”。此次观摩学习活动所走访的三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如:深圳福南小学的“新方式、新课堂”教学模式,深圳天成学校所倡导的“美好教育”以及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五个一”拓展型课程。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0,(7):F0002-F0002
合肥市庐阳区近几年来以“均衡、公平、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紧密围绕“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区学校优质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古城小学等八所农村学校与南门小学等八所城区学校进行“捆绑”结对,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同步提升办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莫让支教变了“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学年的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又开始了。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如今许多地方在实行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的支教由于变“位”而变“味”。一、变“味”的表现1.名单到位,人员不到位。每学年初,各支教学校按照当地教育局支教工作整体安排,上报支教教师名单,但出现了支教教师名单到达受援学校,教师本人却不到位的现象。原因有三:一是支教教师本人与受援学校协商,每人出不等的请人代教费。这完全违背了下乡支教工作的初衷。二是支教学校不合理的安排。个别支教学校把即将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