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形象是否良好的晴雨表,是衡量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和任务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在于师德师风的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日常教学工作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结果。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目标,是实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持续的内在需要。回归教师本位,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通过制度杠杆矫正师德师风的扭曲,用工作方法创新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回归教师本位,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等来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并深入阐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师德师风的时代性要求以及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国家进一步明确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新时期新要求,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制度环境、行政管理、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等层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结合有关要求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提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规则警引、价值领引、典型带引、文化倡引四项具体措施,为高校全面推进、系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蒙运芳 《广西教育》2023,(24):76-81
本文基于广西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新时代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与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新时代加强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以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筑牢彰显师德师风的根基;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平台,创设师德师风建设的载体;以中层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为着眼点,发挥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表率和风向标作用;以“划底线、张红榜”为基准,激发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风校风发展,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对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有着积极影响。目前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制度规范化水平不足,未形成长效考核机制,教师缺少主体意识,未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师德师风宣传力度有待提高。高校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优化师德师风建设体系,重视强化制度约束激励效能,构建长效师德师风考评体系,激发教师内在主观能动性,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格局,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强化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知,使其能够主动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做好教师工作、培养高校学生思想素养发展,促进道德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但近几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影响正向发展的不和谐的问题,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本文针对高校师德师风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突显了其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以高度重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道德素质和教育行业内的风尚风气。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建设,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目前很多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都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考核制度不完善以及缺乏活力等问题。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师风师德是高校评价一个教师的第一标准,分析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非常必要.当前,高校师风师德的整体表现出并不完全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其的要求,师德素质有待继续提高,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有待继续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机制有待继续健全.  相似文献   

10.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增强高校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系统全面的开展和运行,可以进一步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公立学校道德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个体化途径和社会化的两条道路之争,前者强调个人自由和道德选择与判断能力的培养,后者强调传统美德的习得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两种道德教育途径的分歧是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和道德教育的关系是现代道德教育研究应该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具有教育性。在诚信教育的现实努力中,学校管理具有独特的功能,是诚信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的这一功能主要通过隐蔽课程和创建学校道德氛围来实现。建设诚信道德社群,是学校管理实施诚信教育的应然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记叙了上起明末、下迄晚清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人的事迹,彰显了在程朱理学影响下的桐城士人的品行气节。这种彰显,包含了作者借著述树忠君报国之大节、立修身致世之小节、正纲常风俗之衰败的深层次期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思考“经济决定道德”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问题,探讨决定道德行为的因素,分析人的伦理行为为产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强调和突出信条、信念、信仰、价值观是影响和决定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尤其是人的伦理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个性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这一趋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实现由培养和造就"道德人"向培养和造就"能力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应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的就业观;融入"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成才观;融入就业教育,使学生及早树立就业竞争意识;融入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从高职班级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工作内容和德育工作运行体系等方面介绍了班级德育工作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自然物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也不例外。梧桐具有高洁的自然品性,常用来比喻君子的才德;梧桐制的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伴侣;梧桐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以象征君子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人才的培养,关键是素质的培养,然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则离不开学校的美育.音乐这门学科对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它在培养人的心理、道德、审美、创新等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厚而清”的艺术理念,既是浙、常词学旨趣的整合,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的整合,更是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厚而清”词说的哲学基础是理学,自蕴着求新变的机制,既是道德本心的象征,也是存养工夫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刘熙载在人文合一中尤重人品、在“道艺合一”中尤重“知道”的道德批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