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主勤 《考试周刊》2014,(39):43-44
<正>文题是课文的灵魂,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或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或体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是课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从题目知其内蕴,窥其意趣。由此可见,从课题入手是解读文本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下面我以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文章为例,谈谈见解。一、品味课题类型这册书的课题可粗略地分为下面的几种类型:1.用地点作题目的有:《记金华的双龙洞》、《烟台的海》。  相似文献   

2.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所以,讲读课应有机地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取阅读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提纲挈领,在文章题目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课文时,  相似文献   

5.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题目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撰写的,透过这些题目可以看到课文的核心,可以统领全篇课文,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交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路,它像一扇窗户一样,透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表达。但是对课文题目的解读与教学一直没有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  相似文献   

6.
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确、深度地解读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真正内涵,这是教师教学的必要前提。《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情节简单,但是深度解读后发现,这是一篇有着深刻内涵和用意的文章,也是学生写作的范本。文章通过对课文题目、情节的深度解读,发现课文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揭示文章内容的窗口。抓住题目就等于找到了文章的脉络。本文试以《死海不死》、《中国石拱桥》为例,说明如何从题目入手分析说明文。《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题目新颖、巧妙。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死”与“不死”入手,精心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解答。这样设计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另外,也可以使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变得饶有趣味。设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为“死海”?为什么说死海“不死”?②死海是怎样形成的?③死海的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怎样?…  相似文献   

9.
<正>《背影》毫无疑问是初中语文的一篇经典,许多今天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在学生时代就是读着《背影》过来的。或许正是因为在许多国人的意识中,《背影》已经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阅读篇章,所以当出现《背影》退出语文教材的传闻时,舆论可谓一片哗然。将视线从社会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围绕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有可能将对文章的解读推向更深的深度。而有一个初听不那么引人注意的问题在细细琢磨之后,欲发显示出其是一个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谢杏英 《广西教育》2010,(22):47-47,55
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题在小学语文检测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阅读测试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选自该册精读课文的某些段落;课外阅读则选自课本以外某篇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文章,通过设置的题目可以真实反映和检查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语句、文章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  相似文献   

12.
一、提问性语言 1.提问要抓住文题和中心 抓住题目和中心,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问,可以使学生立即产生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来设计提问:题目中你们指的是谁?谁说他们想错了?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这样,短短几问,就把课文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切入点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点。教师可以从课文题目切入,从文本情感切入,从文章线索切入,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出最佳切入点,进而激活整个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文的题目是作者行文的思路、脉络,文章的中心和内容的精髓体现,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窥探到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课文题目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课文的层次阅读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分层次进行阅读,系统的从书本中获得知识。 如何使课文的层次阅读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作用呢?。 一、围绕单元的整体教学要求,比较阅读本单元的题目、体裁、作者。这一层次的阅读要点属于文学常识的积累,要联系前面已掌握的序列内容,分层次整理笔记。如阅读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单元笔记前页列出本单元的四篇课题。理解《我的老师》采用称呼作题,全文通过记叙我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事表现了老师的品质。《挺进报》以一  相似文献   

17.
假如说课文是作者带给大家的一处风景,那么文题无疑就是通往这处风景的指路牌。它是文本的最佳切入点,从题目入手,可以窥视到作者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内容,触摸到文章的感情走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会运用多种方法对课题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常规的课题解读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案例一:《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师(出示题目):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生读)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常常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审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解题。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标题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读课文,往往不大留意课题。我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主题、体裁等等,也常常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每读一篇课文,先在标题上多琢磨琢磨,可以唤起我们读文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讲读《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将”是武将,课文讲的是古代赵国的廉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眼下的许多阅读课,大都将教学的有效时间用在“感悟“上去了。往往一篇课文,才初读了三五分钟,便围绕课文内  相似文献   

20.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出“导读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由课文“三眼”引导学生“三读”.(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教一篇课文,首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题目的结构上确定所读课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每篇课文的阅读要领,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例如,教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我只是提示分析一下构成课题的短语结构,指出:“文化”是中心词,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对它分别加以修饰,是所要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