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村落意象的构成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凯文·林奇(Kevinlynch)首创了从感觉形式出发研究城市空间特征的方法,认为一个城市对其市民来说,应该有其独特的感觉形象,通常称之为“意象”(image)。这一思想对近三十年来的城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除了城市之外,中国的传统文化村落,既有着独特的空间特征,又有着鲜明的感觉形象,即有着丰富的“意象”。而且,这些鲜明的感觉形象往往是借助于一定的醒目“标志”表现出来的。按凯文·林奇的话说,标志“通常是明确的限定的具体目标”,“其功能在于它是一大批可能目标中的一个突…  相似文献   

2.
1912年.以美国诗人庞德为首的英美诗人掀起了一场“意象派”诗歌运动。他们强调诗歌的基本要索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就是在一瞬刻间.一个智力的,感觉的激情所显示的东西。”即“意”与“象”的瞬间合一,以“象”暗示或象征“意”。强调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自己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要谈到“意象”一词,“意象”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模糊意象”来扩展文章的内涵和外延。而如何创设这种“模糊意象”?根据写作实践,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创设。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模糊意象在写作实践中的创设,即情感的渗透,感觉的挪移,语言的错位。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和个性创造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和理论研究,发现人生态度以及自我意象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运用自我意象心理学发现、了解和掌握人的自我意象,就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了解自我意象心理学在英语学习中的成效,会给英语学习者提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疗法,更重要的是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形象与意象     
中师新教材《新闻和写作》第二册的诗歌单元,编著引进了意象这个概念,并把它列为基础知识.但教材对意象阐述显得含糊、矛盾,课文分析和单元练习也多有不当.主要表现如下:解释与定义矛盾.对意象,教材是这样解释和下定义的:“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所写的‘破旧的老水车’,‘破旧’、‘老’都带有诗人的感情因素,呈现诗人对祖国贫穷、落后的过去的感觉认识.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诗的意象.”后一句是定义,但前一句的解释似是说“破旧的”、“老”就是诗人对水车的印象,就是意象了.相比之下,朱光潜先生的定义与解释就明确多了,他说:“意象是所知觉的事物在心中所印的影子.比如看见一匹马,心中就有一个马的模样,这就是马的意象.”分类与定义矛盾.教材把意象分为表达颜色、亮度、形态等的视觉意象;表达坚硬、潮湿、寒冷等经验的触觉意象;表达饥渴、恶心、或肌肉与关节的活动与紧张的内部感觉的感觉意象.照此分类,意象就是一种感觉了.诗人艾青倒是认为“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但这种说法,是很有争议的,笔者也认为不妥,意象,总该是一种“象”,至于是怎么样的象,诗人可以凭借视觉、嗅  相似文献   

6.
一、“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初中语文三册鲁迅《一件小事》)上面复句中,第一个分句“感到……感觉”搭配不当,“感觉”当然是“感到”的,用语重复,应改为“产生(有)……感觉”好。或者去掉“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直截说“我这时突然感到他满身灰尘的后影……。”我以为这种改法更好,不仅避免了“感到”与“感觉”的重复,而且还去掉了一个近义词“觉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诗。要想解读这首诗,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意象的使用。什么是意象?意象即象,是诗化了的感觉。用意象派大师庞德的说,意象是“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感性和理的复合体”。意象是现代诗歌的基本艺术符,是构成诗歌的主要支柱和实体元素。它是人感情、智性和客观物质在瞬间的结合,它示着诗人内心的图景。它锋利而具体,有着固的质量。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直抒胸臆的感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象的单体形象。正确使用意象,有利于打破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的自由,以便更好地抒发诗人复杂、放射、流…  相似文献   

8.
人体感觉是一整体动力系统,而视觉正是这一动力结构发生运作的“特殊中介”。“通感”或“六根互用”,终究是诸多感觉形态在某种特定情态下向视觉这一最重要、最能接近事物本质联系的感觉形态转移的结果。也就是说,其它知党都须借助视觉意象的参与,才能确立起自己的感觉形象;而视觉所具有的主动选择功能,也就使任何感觉都具有了某种倾向性。这即是“视觉意象”在诸“根”互换的“通感”活动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因此,要想使现代诗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诗歌意象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让初中生通过意象的把握来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人用一个一个的印象描画情绪;用不加装饰的字眼抓取简洁、坚硬、鲜明的一个或一串意象;用电影的手法构筑画面。他们诗中的意象具体、客观、直接、无矫饰,但“飞过的鸟,溜过的反光,不大听得清楚的转瞬即逝的声音”,都被“连系起来,杂乱地排列起来”。这样的诗,“运用许多意象,给你一个复杂的感觉”;运用意象置换辞藻,还原“辞藻”的工具属性,让意象被类似蒙太奇的剪辑手段处理后,直接成为诗的构成元素。这是“现代”诗人创造的中国纯诗的新旋律。  相似文献   

11.
论海子诗歌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诗歌的意象自成体系,其中“太阳”意象豁人耳目且贯穿海子诗歌始终,形成一个自足的意象系列,有着相对稳定的内涵,太阳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还派生着“火”、“光明”、“血”等变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超越“此在”之路。“太阳”是海子内心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另一极,是与土地母体相对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数词教学课上,学生正在忙碌地记录和询问好朋友的电话号码。突然有一个孩子(教师事先安排)感觉身体不适,痛苦地捂着肚子。这一突发事件使本来秩序井然的课堂有些混乱,同学们焦急万分。此时,教师拿出一部电话,启发学生说:“One,two,o.”,并做打电话状。学生恍然大悟:“One,two,o.”此时电话响起:“Hello,thisisone,two,o.”教师协助学生一起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广告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渐显重要。众所周知,广告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宣传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激起受众的购买欲。为实现该目标,意象,这一诗歌创作惯用手法,在广告创作里也备受青睐。按照感觉的种类,意象又可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抽象意象等。本文主要分析英语印刷广告里的视觉和听觉意象,以揭示意象在英语广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万世师表     
在一起血案中,有一位勇敢的教师。他说:“听到枪声后,我忙着疏散学生。突然,我感觉后边好像有人。我回过头来,看到一个戴着帽子、蒙着面具的人正用枪指着我们。这时,他突然撕掉了面具,我认出了他。”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FzraPound)是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1909-1917)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成就突出者。意象派诗歌实践的核心是呈现意象,写出硬朗清晰凝炼的诗,“绝对精确的呈现,不要冗词赞语”①。(但“‘意象派’并不仅仅意味着画面的呈现。‘意象主义’指的是呈现的方法,而不是指呈现的主题。它意思是说要清晰地呈现作者想表现的一切。”②)关于意象,庞德所作的定义是:‘”‘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一刹那时间中理智和情感的复合(complex)。”“正是这种‘复合’在一瞬间的表现,引起了那种突然得到解放的感受;那…  相似文献   

16.
英语儿童诗语言清淡却意象突出,音律所占诗意比重高,其“可诵性”使它的欣赏呈“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在有原文可鉴的同时,着力点燃译作的“意象之灯”,寻求原作的诗美诗情在译作的美感氛围内落脚,应是译者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跟帖     
《雪坝下的新娘》会给您带来什么感觉?我想大概是两种感觉。首先,您会觉得这篇小说文字很美,有许多精彩的语言和意象。比如,那豆腐坊的幌子,“就像爬上树梢的一轮月亮”;比如,笑声“就是我心底发出的风,它吹拂着我,舒服极了”;又比如,小说形容一个人穿着白衣服时,是这样写的:“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以为脚下的雪路断了一截,像梯子一样立起来了”。而最美的,莫过于那“金色的美人”,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早就拟好了的。落笔时,脑中突然浮出两句古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于是,未加思索,便将原题目降成了副标题。变换一个题目就像变换一种心情,写下去,感觉轻松了许多。我的同行们也许都会有这样一种发现,我们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以不同的方式“捣一下乱”。糟糕的是,这种“捣乱”看不出来由,看不出逻辑必然。比如:刚接手一个新班,师生一般都小心翼翼,相互试探,试图建立好感,却突然有学生跳出“捣乱”,叫你猝不及防摸不着头脑;时间长了,师生了解了,又好端端的一个优秀学生心血来潮似地“捣…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粟周熊 《成长》2007,(5):72-73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突然萌生一种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就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为这种现象取名叫“记忆错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