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源源流长,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社会进言,艺术家用艺术语言积极思考并参与、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纵观文化发展史,新现实主义油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推动社会发展、丰富人类文化精神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现实主义艺术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处于不可忽视、无可取代的、比写实主义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人文艺术领域里一个奇特的景观———“现实主义现象”。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还原这一现象,我们能够得到“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一美学暗示,从而所谓的“现实主义”就可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从现象到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当代文化视野和哲学背景上,摆脱长期以来对现实主义知其所是而不知其所义的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3.
深层上比照西方注重知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艺术评价方式,多视角地解析了传统艺术批评方式“品”。首先,对作为一种批评现象的“品”,进行了纵的历史演进和横的品评移植两个方面的勾沉和爬梳;其次,对作为一种批评模式的“品”,分析揭示了它的基本思维特征如整体直观式的感觉判断等;再次,对作为艺术批评的“品”,分析探索了它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等。这些表明,作为艺术批评的“品”堪称一种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得到确立和发展。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批评并非简单的新旧交替,而是多种文化的碰撞和社会生活交织而成的复杂更迭,其中有内在的规律和一致性。只有掌握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轨迹和特征,才能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扬弃,并赋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批评新的时代含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水浒传》批评,首先是社会对其存在的注意,广大读者以其阅读行为所进行的肯定式的“批评”,随着小说传播的广泛,必然引起政治层的注意,职业政治家田汝成首标“诲盗”说。然而单向的政治批判并不能回答社会的诸多期待,批评向社会历史与美学的二元批评演进。在容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中,叶昼为了确证小说的社会价值,对小说的艺术生命进行了论析,提出了一些有深刻理论价值的命题,初步建构了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框架,为我国小说美学拓荒、奠基。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体现在哲学、艺术、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在欧洲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文艺流派。十月革命后,在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现实主义理论被改头换面,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前后支配苏联文坛50多年。它使苏联的文艺批评与文学创作,演变为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尖锐斗争的工具,从而越来越侵蚀了文学的艺术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它日益遭到批评并最后走向消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这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演进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倾向性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现实主义”范畴在宏观上的历史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8.
除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在中国的博弈与交融,在思考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时,纽约学派的文化批评也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纽约学派将艺术之于文化的关系"作为主体的建构",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关注文学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并由此弥散到其他艺术领域。他们的文化激进主义,坚持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把历史中的文化变迁作为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广阔背景。他们的文化批评指向社会人生的呈现与解读,指向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指向启蒙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建构美国精神。这种介入历史、介入人生的文化批评,有利于弘扬艺术对于文化的建设性思维品格,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精神的持续养成。  相似文献   

9.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以后,我们往往套用毛泽东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坚持革命政治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论说,来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①以至在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文艺在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种种“左”的问题和偏颇时,最终追本溯源到了马恩特别是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上,断言他们提出的不过是一种违反历史意蕴和美学要求的完全政治化、革命化的现实主义,开了后来所谓列宁毛泽东的越来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即将文艺纳入社会历史中考察,并从中发现规律,解读作品。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批评家柏拉图的“模仿说”,到维柯时期基本成熟,后经斯达尔夫人、丹纳的阐释得到进一步完善,又经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批评家的拓展、延伸,其地位在文学理论界得以完全确立。纵观社会历史批评的整个发展过程:在批评视角上,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但经济因素缺失;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从单一的社会主体上升为文学与社会互为主体;在方法上,从单纯以社会学的方法解读文艺发展为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文艺创作路径的抉择问题是毛泽东与鲁迅文化思想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这个问题,集中探讨了毛泽东与鲁讯的理论论观点和基本看法,指出他们在文学的源泉、文学的普及和提高、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观念上存在着许多相似甚至是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释的角度解读鲁迅,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鲁迅的评论。他从内容与形式糅合的角度解读中国绘画,从而证明了“感情的型”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阐释力和普适性的艺术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有机批评"是19世纪俄国经典美学和艺术批评中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派别,为批评家格里高里耶夫所创立.它视艺术为活的生命有机体,主张立足于人民性根基,在理性直觉的基础上对艺术作整体的有机探讨.这一学说具有深刻的哲学基源和现实启示作用,为艺术批评实践活动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对哈克奈斯《城市姑娘》的批评,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观,既不系统,也非定论。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认为作者没有写出无产阶级的"积极面",结论就是没有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然而哈克奈斯的创作初衷并不打算涉及阶级斗争。恩格斯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对《城市姑娘》进行了比较勉强的批评,这种独尊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态度,为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歌是畲族民众伟大的文化创造.从民间艺术维度入手,将其置于民间艺术与艺术批评双重视域下,关注其自身的特点、艺术创作与艺术的过程,以及民歌文本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可以使人们对于畲族民歌与畲族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以电影音乐作为艺术概论的本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周传基、钟惦棐两位学者对电影音乐艺术本体的探讨,并通过对"电影音乐"艺术本体性质的辨析,阐明正确认识电影音乐本体性质在电影观念、创作实践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枢元先生长期从事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创作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精神生态学诸领域均有开拓性研究。贯穿其文论研究的主线是对人与自然始终如一的热切关注。其治学特点表现为:面对时代提出的现实问题,及时发现学术新的生长点,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致力于文艺跨学科研究的实验。他论及的学术话题常常引发热烈的反响,这源于其常常是具有边缘性与前瞻性的文艺观念。同时,鲁枢元先生还以他曲折的学术生涯,展现出其诚实、敏锐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货币对于现代生活世界产生的巨大效应引起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赫斯、马克思与西美尔对货币化生活世界采取了不同的批判路径。赫斯提出了类哲学的货币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对货币提出政治经济学批判;西美尔将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着重研究货币的社会文化效应。他们的货币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