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着重探讨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问题。针对当前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困难、管理效率低下、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等诸多问题,以协同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基于协同理论下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以期为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最主要内容是建设一个基于信息服务系统之上的各种应用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用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及手段收集网络资源,通过建设网络资源中心、校园一卡通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等方面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3.
家校协同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将学校和家庭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分析家校协同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内容领域狭窄、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通过澄清"儿童中心"理念,发现家校协同的问题根源在于协同方向偏离、角色认知局限和合作实践摩擦等方面.建议从家校共享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明确家校角色定位,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构建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家校包容理解等几个方面取得改进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虽然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引发传统教育形态的演化与变革,也催生了融合机器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人机协同教育环境,但数字化转型期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如何聚焦中观层面进行有效衔接的架构设计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文章首先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的深入分析,指出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文章通过阐明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核心特征和要素结构,聚焦中观层面勾勒出“省—县—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顶层模型。最后,文章结合数字化转型需求,分别从省域、县域、学校三个层面设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架构,并阐述了不同架构的实现路径、协同需求及应用案例,以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教学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体验,满足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数字化创新等数字时代教育教学的核心需求。北京王府学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相关的软硬件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形成协同教学、协同管理、协同办公工作机制,实现信息无纸化流动,丰富完善各种教学资源,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陈婷  唐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43-144
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现代化,同时深刻变革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是信息经济条件下校园发展的大势所趋,基于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上述认知,同时也基于国内各高职院校既有建设的成果了解,本文总结国内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经验、主要问题,进而结合部分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的情况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字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更是职业教育生态、模式、方式和价值的根本性变革。职业教育应准确识别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形成契合于数字化时代特征的新型教育模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转型理念存在认知误区、转型发展存在地域差异、转型特色缺乏辨识度、转型成熟度难以评估等问题。突破这些问题需要从四个层面探析:科学引领,重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思维;多方协同,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共建共享生态;立足自身,运用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数字赋能,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理念不仅影响个人人生理想的实现,更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的法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此,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改革、校园法制文化宣传、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的影响等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重视法制教育主渠道的课程建设,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完善教材结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等构想,以期有效地改善并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大学内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与欧美国家的大学相比,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个新型组织。未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要立足当前教育模式变革,利用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在明确中心"支持性"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从构建整体性组织、树立服务性理念、寻求差异化路径等三个方面开展建设,以期为数字化时代的大学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2022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各地各校积极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但当前部分地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研究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视角,从核心诉求、技术体系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从基于普适记录的数据沉淀、基于算法模型的全面计算和基于流程再造的制度重塑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规划、数字领导力、价值赋能、关键创新、数字素养和评估评价六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要素,以期为各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校园应用不能仅停留于教育理念的层面,必须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造与创新,以消除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教育制度及其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要使教育信息化从理念变成行为必须要有制度的创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做保证:一是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各种对学校和教师加强数字化校园应用具有激励意义的相关政策;二是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学校规章制度与教育行政部门所确立的宏观教育制度之间的匹配、学校规章制度与数字化教育理念之间的匹配,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内部个体行为规则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12.
源于治理理论的安全治理理念,强调安全的实现是基于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供给。这是应对当前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全新思路。本文通过对S省近三年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数据分析,梳理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多元成因,给出了包含推进立法、协同治理、建设校园警察制度等在内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基于“OPCE”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开放·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三阶段”教学体系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三模块-三阶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背景下,艺术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文章介绍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从引导和培养需求出发,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等三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对教师教育课程现状进行考察,当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学生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仍需加强、"产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评价尚显薄弱、"持续改进"的教师教育课程保障机制尚未实现等诸多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专业认证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师范生为中心",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基于证据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从而为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师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开拓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受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数字化校园构建包括数字化教育环境的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建设、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室建设。基于此的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教育信息化实施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8,(1):73-79
智慧校园建设是校园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将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概括为技术驱动型、应用驱动型、知识驱动型、融合驱动型等四种类型,随后分析了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基于此,文章结合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融合等新的技术理念,设计了基于融合发展的智慧校园技术架构。最后,文章提出从"五个维度"推进深度融合、促进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技术策略。文章提出的融合发展理念和技术实现策略,为当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校园的深层次使用关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能否实现深度融合,直接影响我国信息化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与个人两个层面分别剖析影响数字化校园深层次使用影响因素,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技术支持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国际趋势,数字化聚合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的数字化聚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即时反馈教学系统作为国际上新近出现的主流的数字化聚合技术,为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针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环境在技术应用、信息传播和课堂评价效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境,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评估的课堂教学新环境的系统框架,阐述了其三个方面的应用优势,以回应现实中课堂信息化教学面临的困惑,并从协同学习理论、反馈评价理念和掌握学习等方面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最后从教育技术实用学的角度,强调技术是偏方,人本是正道,技术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技术时,应做到人机优势互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价值,提高课堂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以立足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人才标准,建设动态合理、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四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