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懂数学的人都知道,“+”、“-”、“〉”、“〈”、“=”、“∵”、“∴”一类记号,乃是约定俗成的运算符号,分别表示“加”、“减”、“大于”、“小于”、“等于”、“因为”、“所以”的意思。此外,似乎别无他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雅”的解释之一是“高尚的;不庸俗的”,对“俗”的解释之一为“平庸;不高雅”。现代汉语中用表示此种解释的“雅”构成的词语有“文雅”、“高雅”、“典雅”、“幽雅”、“雅观”、“雅致”、“雅静”、“雅驯”、“雅正”、“雅气”、“雅士”、“雅人”、“雅趣”、“雅兴”、“雅号”、“雅言”、“雅意”等;用表示此种解释的“俗”构成的词语有“粗俗”、“庸俗”、“低俗”、“恶俗”、“俗气”、“俗人”、“俗套”等。由上述解释和词语可以看出,雅与俗是相互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高与低、褒与贬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同义成语的来源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语里,有些成语的基本涵义是彼此相同或相近的。如:“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旁若无人”、“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妄自尊大”、“夜郎自大”、“唯我独尊”、“恃才傲物”、“高视阔步”、“趾高气扬”、“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等,都含有“骄傲”之意。而像这样的具有同义关系的成语,便可以称之为“同义成语”。  相似文献   

4.
二、信函末尾礼貌用语 对父母、祖父母,用“敬请”、“敬叩”,低两格占一行。再另起一行顶格,用“金安”、“福安”现在不多见。 对一般长辈,用“敬请”、“敬候”而不用“叩”,后面用“崇安”、“尊安”、“教安”;或用“敬颂”、“敬祈”,后面用“道祺”、“福祉”。“请”“候”与“安”连用,“颂”与“祺”、“祉”连用。  相似文献   

5.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如何集兵应战,是所有国家统治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略述汉代的兵和兵役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兵,是指战士,然而在汉代,作为军队基本要素和基础构成的战士,主要不用“兵”来名之。“兵”字在当时主要的含义是指武器,当时多用的名称是“士”或“卒”,如:“战士”、“甲士”、“介士”、“卫士”、“骑士”、“楼船士”;“士卒”、“吏卒”、“甲卒”、“县卒”、“戍卒”、“卫卒”、“正卒”、“更卒”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士卒”和“吏卒”。以“兵”指称战士个体,则比较少,而且往往是与“士”或“卒”相连为一个…  相似文献   

6.
汉语序数“第一”有多种表达方法,如直接用基数“一”、“元”、“首”、“头”、“正”、“初”、“始”、“大”、“长”、“高”、“孟”、“伯”、“上”、“甲、子”、“冠”、“最”、“金”等,但表达的具体内容和用法却又各不相同,本文分别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阅读中,我们常见到汉语中有不少动宾结构可表示“人”,如“种田”、“采矿”、“教书”、“唱戏”、“捕鱼”、“织布”、“开车”、“理发”、“摄影”、“绣花”、“卖国”、“牧羊”、“购货”、“伐木”、“讨饭”、“养猪”、“种茶”、“筑路”、“献技”及“卖狗皮膏药”等。如在英语阅读中稍注意一下,我们也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表达形式,如kiss-ass(=flatterer)马屁精,  相似文献   

8.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生”,是生疏的意思,而演员演戏最忌讳的就是生。取“生”字,意在要求生角的演出要老练、成熟。“生”有“小生”(书生)、“武生”、“老生”(也叫“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旦”,指旭日东升,代表阳,指男性。而旦角演的是女性,女属阴,反其意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净”,即清洁、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得名。“净”有“花脸”、“架子花脸”、“小花脸”、“二类花脸”、“铜锤花脸”…  相似文献   

9.
汉语常用“如”、“如果”、“假如”、“假使”、“若”、“倘”、“倘使”、“要是”、“万一”、“只要”、“除非”、“就算”等词以及通过上下文来表示“条件”,而在英语中,“条件”的表现形式同样十分丰富,多种多样。本文拟就笔者平时所见,将英语“条件”的表示法进行归纳,分别举例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中有一种不失副词意义的假设连词——“向”、“今”、“诚”、“果”、“必”、“微”等,常用作复句的关联词语。“向”、“今”通常作时间副词。“向”表过去时,相当“过去”、“先前”;“今”表现在时,相当“现在”,而在文言复句中,它们又常常担负连词的任务,表假设义,分别相当“如果先前”、“如果现在”等。例如:  相似文献   

12.
一、何谓“跑”、“冒”“滴”“漏”“跑”、“冒”、“滴”、“漏”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目前看来,至少有三种理解:一是机械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二是经济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的引申;三是管理学的观点,这是这一概念的泛化。1.“跑”、“冒”、“滴”、“漏”的原意。“跑”、“冒”、“滴”、“漏”这一概念如同机制这个概念一样都是从机械学里面产生的,机械学里的“跑”、“冒”、“滴”、“漏”是指发动机因材质和工艺不过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跑气、冒水、湖机油、漏柴油现象。由于“跑”、“冒”、“滴”、“漏”,致使…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道”,“孔德”、“常德”,玄德”,是老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朴”、“婴儿”,是老子的最高道德理想;“无为”,是老子道德思想的基本原则;“无知”、“无欲”、“无争”,“知足”、“守柔”、“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不乏形象化的词语。例如“龟缩”、“鼠窜”、“狼籍”、“鱼贯”、“牛饮”、“猫腰”、“虎视”、“鹤发”、“鹰瞵”、“牛劲”、“狐疑”,等等,这是由动物莱种特性或特征构成的词语。以“龟缩”来说,乌龟胆小,一旦受惊吓,便将头缩进甲壳里,逃避灾祸。于是人们用“龟缩”来形容躲藏,例如“敌人龟缩在碉堡  相似文献   

15.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16.
横线上可填上“人物、事情、景物、色彩……”如“妈妈的吻”,“家乡的小桥”,“冬天的白雪”,“看足球赛”,“名人——爱迪生”,“黄色”,“与爸爸谈心”,“养鸽”,“书法”等。注意,切忌填上笼统的概念名词,如“体育”、“学习”等,一则写不深透,二则缺乏吸引力。“最喜爱”和“喜爱”是有区别的,“最”要体现出几个并列的“喜爱”中突出的一个。如名人中我喜爱牛顿、居里夫人、莫  相似文献   

17.
<正> 侗属百越,已无异议。然属百越哪一支系,尚未定论。拙文试就侗族族称族源问题谈谈管见。侗族自称为“kaml”、“jami”,其内部可能是根据原始支系的不同,互称为“kaml tanl”、“kaml jaml”、“kaml laox”;也有因不同居住区方言土语关系称作“kamc”、“kenc”的。据汉文史书记载,“kaml”在历史上曾因不同时期而称谓各异。既有“越”、“蛮”、“僚”的泛称,也有“开明”、“甘”、“仡伶”的专称,明代始有“侗人”、“洞家”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国成立后,才把“kaml”定为侗族。  相似文献   

18.
“于”与“於”某晚报曾登载一文,四次提到战国时期一个历史人物樊於期,四次用“于”代“於”。想来并非误排失校,而是原稿就是这样写的。作者、编者是把“于”字当作“於”字的简化字看待了。是的,“於”已给简化成“于”了。但须知,“於”也有不能简化的时候。“於”有三种读音:yú、yū、wū读yú时,“於”通“于”,成了“于”的异体字。简化了的“於”,①作介词:如“对于”、“关于”、“出于”、“胜于”、“于是”等。②作后缀词:用于动词后缀的,如“合于”、“属于”等;用于形容词后缀的,如“勇于负责”、“易于了解”等。凡读wū、y…  相似文献   

19.
“口”就是“嘴” ,但是“亲口”和“亲嘴”的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汉语中有两个“亲” ,一个是动词 ,一个是副词。“亲嘴、亲吻”中的“亲” ,是动词性的 ,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吻”就是嘴唇 ,也就是“口”(口的表面 )。“吻”也可以作动词用 ,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 ,这时“吻”是动词“亲”的同义词。“亲口”中的“亲”是副词 ,是“亲自”的意思。“亲笔、亲临、亲手、亲身、亲眼、亲征、亲政”等词中的“亲”都是副词。所以“亲口”和“亲嘴”的区别不是由“口”和“嘴”的差别所造成的。其实 ,“亲嘴”和“亲口”的通常意义 …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零”作为一个新型的构词语素,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零距离”、“零风险”、“零报告”、“零腐败”、“零关税”、“零佣金”、“零身分”、“零利润”、“零成本”、“零障碍”、“零投诉”等,其用法和语义不尽相同。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是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如“105”读作“一百零五”,“零”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零”的义项有7个:①零碎;小数目的:零用。②零头;零数:挂零。⑧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