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校是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面向广大农民子女开展职业培训.学校响亮提出"一切为了农民子女成才,一切为了农村家庭致富"的口号.四年来,学校共安置农村学生20000多人,每年实现工资收入3亿多元.帮助17000多户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为1300多名下岗职工安置了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随着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出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劳务输出”使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收入,但却影响了对子女的教育。作为长期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的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子女的现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柳青河 《云南教育》2014,(21):34-34
当下,一部分农村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镇学校读书,然而,留在农村的还是大多数。仅就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据统计,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在农村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少年共2126.75万人。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应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农广校自1980年创办以来,在服务“三农”中发展成为拥有300万在校生,世界上最大的农村远程教育学校。二十四年来,近5万名农广校教职员工辛勤奔波在条件还相对艰苦的农民教育培训第一线,千方百计把课堂办到农民家门口,1.2亿农民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致富技术,800万农村实用人才从这所大  相似文献   

5.
王霞 《中小学电教》2011,(9):153-154
六里坪镇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近1500人,教职工八十余人。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镇直单位、财神庙村和邻近村镇,具有"五多"的特点,即农民子女多、城镇职工子女多、个体户子女多、留守单亲子女多、外镇村转入子女多。由于学校受到农村周边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亲子教育缺失给“留守子女”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习成绩普遍比正常家庭子女差,人格缺陷令人忧,行为问题多。产生这些不良影响的原因有家庭监督失控,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日常生活环境和学校及社会环境的不良等。最后呼吁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使“留守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并早日成才是广大农民心底最迫切的愿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怎么办才能深深吸引农村孩子的心?泸溪县兴隆场中心完小给出了有力答案。他们以寝室文化建设为着陆点,紧紧吸引住了家长与孩子的眼球,寄宿生从去年初的200多人剧增到现今500多人,短短一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何来如此魅力?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黑龙江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重视,教师编制、经费没有得到解决,城市学校在接收、安置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存在困难和压力。对此,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学校要加强管理,增加教育投入,特剐是加强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民已由过去分散、跑单帮式的流动进入家庭化人口流动阶段,许多城市都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化现象。2003年举家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2430万人,占所有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21.3%,家庭化比例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且目前仍呈进一步增强趋势。“家庭化”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发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教育成就瞩目,基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制定和逐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的落实。五年间又有11个县通过“普九”验收,基本“普九”的历史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89%。2003年以来,共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476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学校6380所。继续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撤消7人以下和四级复式小学1.3万余所,合并初中学校205所,使全省小学和初中平均在校学生数分别达到144人和703人,校均规模明显扩大。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的解决。高中教育快速发展,2005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数达到71.37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倍。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慈溪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及其学龄子女大量增加,对慈漠九年制义务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成了慈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慈溪市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创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吸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使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八面来风     
《教育》2007,(4S):14-15
福州特殊招聘会:中小学自主招聘高校毕业生;海淀4万打工子弟今秋走进公办学校就读;厦门:让农民工子女免费上公办学校;上海农村教育更趋细化;山东省东营市千名农民免费上大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安阳师范学院升本成功第9年。风雨沧桑,存华秋实,升本的9年是安阳师范学院快速发展的9年.截至今年,学校学生规模比升本前增加了6.8倍。有2.2万多人;学科专业比升本前增加了2.4倍,现有53个本科专业;占地面积比升本前扩大了4.5倍,达到47.1万平方米。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类型的拓展以及办学校区的扩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了,任务也更加繁重了,如何做好新时期学校的学生工作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福建省永定县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契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通过加大政府统筹力度,规范运作。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试点工作.全面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不断提高农村劳务输出总量,促进了全县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永定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01386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45%,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劳务收入突破7.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1946元。约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5%以上。永定县的农村劳务开发工作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刘东 《文教资料》2007,(32):98-99
当前我国出现农民大规模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流动,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民工潮"。他们的子女相当一部分留在家,即所谓的"留守子女"。本文对农村留守子女思想品德现状及目前农村留守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对农村留守子女思想品德教育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主要对江西、湖南和河南三省的农村“留守子女”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农村的父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却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并没有什么影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针对外出父母、“留守子女”及学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2006,(7):45-4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能否成功地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而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8.
安徽枞阳铁铜公社农业中学开办四年来坚持勤俭办学,半耕半读,获得了很大成绩。铁铜农中是一九六○年创办的,现有学生六十三人,百分之八十五是贫农下中农子女。创办四年来,这所学校不仅为农村培养了七十八名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式农民,回到各生产队参加生产和工作,还摸索了一套植棉技术,生产了粮食七万斤、皮棉一万三千多斤,总收入三万八千多元。目前除初到校新生的基本吃粮自带外,其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2004,(10):39-40
金沙县安底镇位于该县东部,距县城约32Km,全镇辖3个街道18个村,镇内居住着汉、苗、彝、布依等兄弟民族,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学校结合本镇实际,大力开展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先后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次,培训农民达6000人次。  相似文献   

20.
凤里中学地处全国著名侨乡、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区,全市总人口63万多人,外来人口34万多人,占总人口数的53.84%。学校地处石狮市童装基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我校就读的较多,目前在校学生222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655人,占全校生数的75%以上,是石狮市区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人数最多的学校之,长期以来承担着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