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出发,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提出广告翻译可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创造性翻译、补译及浓缩性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字幕翻译及翻译理论"目的论"的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进行了文本分析,提出了翻译评分的量化标准,为今后进行翻译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的提出正迎合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目的论的介绍,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体现,及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的论述,进一步证明目的论与广告翻译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4.
唐莹  肖洋 《海外英语》2013,(13):139-141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强调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对房地产广告这一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文以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例举分析了房地产广告英译中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指出翻译目的论对房地产广告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强调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对房地产广告这一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文以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例举分析了房地产广告英译中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指出翻译目的论对房地产广告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商标翻译有别于其他常规翻译,它是以广告销售为目的而进行的翻译行为。本文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框架,阐释商标的特点,并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结合法这三种商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邢营军 《教师》2010,(26):115-116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的出现丰富了翻译理论,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使用文献法,该文分析了翻译目的论在2017—2021年这五年间的研究现状,得出研究类型比例不均衡的结论,今后应当尝试更多有关翻译目的论的研究类型以及拓展研究的深度。自21世纪初,因其有重视译文的目的性、突出译者主体性等优点,受到国内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然而,考虑到源语文本的特殊性、目标语读者的多样性,以及存在一些译者为了追逐利益,刻意迎合目标读者的阅读口味等局限性,该文指出翻译目的论的使用也要根据翻译时遇到的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旨在对未来翻译目的论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要正确看待翻译目的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李娜 《海外英语》2013,(13):131-132
翻译的目的论是功能学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摆脱了以原语文本作为决定要素的翻译观,从译文的视角研究翻译,强调了目的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目的论的形成及发展,接着分析了目的论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了目的论的优与缺,从而探讨了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瑜琳 《海外英语》2012,(9):188-189
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外宣资料的翻译,实现预设的翻译目的,有着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该文结合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的三原则,具体阐述广州亚运会外宣材料中译者为达到翻译目的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目的论是功能学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摆脱了以原语文本作为决定要素的翻译观,从译文的视角研究翻译,强调了目的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目的论的形成及发展,接着分析了目的论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了目的论的优与缺,从而探讨了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功能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翻译者首先需要思量的问题,而不同的需求,也使得翻译的策略和手段大相径庭。在功能目的论前提下,在军事术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大多采用了字面翻译和注释性翻译。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译者理解原文的主观体验过程和找寻准确语言进行表达的客观描述过程,是突破客观界定,使译者能够自如运用主观思维,并使译文更具风格特色的先驱产物.本文依据翻译目的论,以中国各城市官方宣传资料为例,以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为指导,旨在阐释翻译目的论对旅游翻译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翻译教学方面多有建树。本文在总结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代表人物弗米尔、诺德对翻译教学相关论述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翻译教学现状、不足以及该派理论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目的论翻译理论,研究了目的论的形成意义,分析了目的论在服装品牌翻译的实际作用和意义。重点探讨了服装商标名称的翻译,旨在找出其翻译的一般及特殊方法,指出了由于传统的翻译方法无法完全解决服装名称的特殊性,因此需要运用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纵观目的论视角下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少有针对人名翻译的开展研究。因此本文拟将以沈从文小说中的人名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视域下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主要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想让源语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一般采用异化的策略,同时采取音译法和直译法居多;而对源语文化抱有"请进来"目的的译者将采用归化策略,在翻译方法上倾向于意译法及音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