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做人标准,适用于任何社会。五常理论既具有深厚的形而上基础,又有一套具体的实践步骤。五常的实践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从我做起,革除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小我,诚意正心,才能做到仁、义、礼、智、信,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如果说,将"仁义礼智信"与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理解这"五常",实际上语文课堂的功能远不止这些,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践行这"五常"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道德教育中面临部分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现状,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突破口,以"五常"素养夯实品德素养,让高职学院学生在"仁、义、礼、智、信"教育中追求自身的完善,养成"仁者不忧,义者不惧,礼者不虑,智者不惑"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内在深刻含义以及"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所折射出的新的时代内涵,阐述了"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体现,重点阐述了"仁、义、礼、智、信"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形式的结合,为校园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唐渡 《中国德育》2008,(3):45-47
中国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提出了“智、仁、勇”之“三达德”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孟子观念与孔子一脉相承,并将其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德”体系。汉代董仲舒在继承孟子“四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信德”,形成“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伦理框架。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美德,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三从四德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  相似文献   

7.
论《周礼》对周代及周后世服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礼仪是中化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中,礼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礼是“四律”--礼、义、廉、耻之道。“周礼”作为一门哲学体系以至成为后儒经书,对周代及周代后世的服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备受中国人重视,但追究其渊源,其和“五行”关系密切。古人常以“五行”配“五常”,并且有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一直到朱熹,其“五行”配“五常”达到了比较完备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蔡磊 《文教资料》2010,(12):195-196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本文从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现状,并结合大学生特点,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建设性的管理方法,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代“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的“信”,如今,已成为我国公民一项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完美人格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当代的天之骄子、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者、未来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更应具备“诚信”这一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1.
儒家“五常”,指“仁”、“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儒家“五常”思想对构建现代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仁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义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礼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智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信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2.
孔予以“仁”为核心提出了君子人格,该人格主要有“仁”“义”“札”“智”“信”五个结构要素,且“仁”为核心,“义”和“礼”为道德和社会评价标准,通过对“仁”“义”“礼…信”的认知,达到“仁”“义”“礼”“智”“信”完美结合的一种人格结构状态,这种人格结构状态具有道德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功能性等特征。深入探究君子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特征有助于人格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登峰小学倡行的“十德”课程,由“五常:仁义礼智信”和“五德:忠孝节勇和”构成。
  仁:爱人、爱人类、博爱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义:正义、公平、互助、友谊,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礼:明礼、礼貌、尊重他人,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人类文明的表现;信:诚信、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是人类的行为准则;智:心智、知识、智慧,人知书达礼、明辨是非,则通达仁、义、礼、信。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五千年以来,中国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自然,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诸子百家有关。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比如说。儒家学派曾将人判定为四大类型:圣人、君子、愚人、小人,而他们判定的准绳便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儒家的精华,但何为"仁",却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相传  相似文献   

15.
儒家"五常"文化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内容,经过孔子、孟子以及董仲舒等先贤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儒家"五常"文化中虽然存在部分封建糟粕,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其巨大的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不容忽视。因而,我们有必要根据新时代的精神,对儒家"五常"文化观进行重新解读,进一步探究其重要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上古中国哲人造就理想人格的标准,仅从孔孟到汉儒这一学源来说,虽有损益,但核心的价值标准除了更见丰富和完善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孔子有三达德:智、仁、勇;孟子有四端:仁、义、礼、智;汉儒又有五常:仁、义、礼、智、信。"①烛之武退秦师事发公元前630年,孔子生活于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两者相距一个世纪,用后者的理想人格标准来评说前者的人格形象是否可行呢?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理由之一是,在上古时代,人们的社会实践总是先于理论抽象的,人格行为与人格理想的关系也不例外;二是在《烛之武退秦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29-13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五常"之理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其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当代青年学生来讲也是耳熟能详。将传统文化的"五常"之理应用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以一种创新性思维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哲学,其"克己复礼"的品质、"仁者爱人"及"以和为贵"的思想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高校学生工作要结合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水浒》中的宋江是个把“仁义”一直挂在嘴边的儒生。在他平了田虎,回东京途中,燕青射下十几只雁。宋江道:“……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街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  相似文献   

20.
魏武 《高教论坛》2022,(8):47-49
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元素。本文通过挖掘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元素,针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提出从社会环境、教育体系、实践机制、激励效应四个方面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