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树立“新教材”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差异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因此,职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视教材为“材料”,把教材当“学材”,以教材为“媒介”,正确看待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开发教材。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其对教材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聚焦于教师教材观对教材使用的影响,选择16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教师的教材观及其对教材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存在“保守型”“妥协型”和“创生型”等多类教材观,依次映射“解读教材”“解释教材”和“解构教材”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高职教师的教材观普遍还没有深度理解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价值和应用,从文本的教材到媒介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并未与教材共生共荣。因此,要整合教材观,推动教材观之间的互补;革新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材理解与教材“二次开发”意识;深化教师合作,营造教材深度使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袁峥 《考试周刊》2011,(16):12-1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就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是掌握教材,且不少教师持有"圣经式"教材观,他们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材功能的转向促使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和钳制,克服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所谓"活化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包括教学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的加工及教材资源的整合等,融入个性化的备课元素,从而不再拘泥于现成的课程"产品",与学生的学情更相匹配,课堂教学效果更趋灵动有效。本文以牛津版小学英语为例,提四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沈芹  王后雄 《化学教学》2013,(1):9-10,24
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持有"圣经式"的教材观,他们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的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人教版中"物质的量"为例探讨了化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特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视“将知识拷贝给学生”为己任,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成了储藏知识的“木桶”。这样的师生观、教学观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和教材观的全新理念,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魅力课堂的做法:转变教师的教材观,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转变教师的课堂现,由“一潭死水”转变为“智慧平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由“灌知识”转变为“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云 《教育》2012,(10):53-53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新理念。对于基本教材即教科书,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在课程与学科专家和出版单位参与教材编制的“一次开发”基础之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转变教材观,有学者提出了“圣经式”教材观和“材料式”教材观,还有学者提出知识观的教材观和智慧观的教材观。虽然提法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涉及到教学实践中一个根本的问题:“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就必然涉及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教材观视教科书为教材与学材的统一体,认为学习完全可能发生于教师的设计之前,也可能发生于教师的设计之外。这样,就要求教科书编写时既要从编的角度考虑教与学,也要从教与学的角度规划编,从而使“用教材‘教’”和“教材也是学习材料”的理念得以根扎叶固。  相似文献   

13.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儿童为中心”的转变,要求教师在Et常教学实践中不能机械教教材,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生发的“教材观”已被一线教师普遍接受和认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排、教材的设计、教材的呈现方式上都有深刻的变革,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程理念,更新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吐故纳新,才能演绎精彩政治课堂。在对待教材上,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教材,做到用教材教,切忌死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变讲授灌输式为创设教学情境交互教学,做到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对待学生上,相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切忌教师成为课堂的“独裁者”。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新型的教材观让教师意识到教材只是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反对有的教师从过去的“本本主义”一下转变为盲目的“自由主义”.不合时宜的变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育的超前性与教材的滞后性永远是一对矛盾。因此,教师应大胆摈弃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材观,在深刻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可创造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8.
蔡呈腾 《广东教育》2006,(11):28-29
一、导言 现在教学设计理论要求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化,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学观已经从唯教材权威的观念中走出来,把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及教材开发对象来看待。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走进教材”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走出教材”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更好、更广阔的空间。下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淡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师生间互动、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就必须在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和创造性的加工,使教学教材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进而让数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