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化利 《科教文汇》2014,(13):15-15
本文通过对海南五所公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地考察,了解其课程化现状,并从概念认知、课程认知和教育对象认知三个方面对海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现状进行归纳,并提出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加强课程认知和对教育对象认知几方面来推动其课程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书是由虎有泽等联合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论文集.该书中既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探究,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等;也有基于具体实例的分析,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蒙、汉民族关系研究——以乌拉特后旗为例》等;同时,既有对古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梳理,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以契丹人为例》等;也有立足当前背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的探讨,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海南五所公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地考察,了解其课程化现状,并从概念认知、课程认知和教育对象认知三个方面对海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现状进行归纳,并提出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加强课程认知和对教育对象认知几方面来推动其课程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运用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必要,也是历经自在、自觉、自为发展历程的中华民族的时代呼唤,又是我国“大一统”历史信仰的时代表达。作为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廓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础性问题,为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7.
赵炎  王永乔  邱金亮 《科教文汇》2023,(17):143-147
结合当前“双碳”背景,对建筑环境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将节能减排理念与建筑环境营造手段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活动和建筑室内外环境对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该研究从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以“双碳”为教学出发点,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方式,推行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并开展全方位思政教学评价。旨在将节能减排核心理念自然地融入建筑环境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加强对“双碳”背景下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概论课,对引导西藏高校大学生打牢领导根基、情感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以及科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因受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宗教消极影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时的有限性存在不对称、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载体和方法运用不够创新、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五观课”教育不够重视等困境。需要从加强组织领导、丰富教学内容,建强师资力量、创新载体和方法等方面加以破解,以助力铸牢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周正丽  万美君  王云 《科教文汇》2021,(10):103-104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和表达思政因素,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实施,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以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为主题,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为核心,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口腔临床特色和解剖学特征,努力挖掘该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初步探讨了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实践思政活动的方式,以实现该课程从教学到育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是教育启蒙的核心,教科书构建的国家形象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对国家的认知与认同。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在教科书中构建国家形象也成为大势所趋。该文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地理五个层面来分析2012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体现的国家形象,提出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建构国家形象的几点启示:与时俱进,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加强国家形象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增加民族文化内容,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意识、培养团队意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战场、主阵地。文章对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状与难点进行剖析,针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构建,以学生社区“五育”实践坊和辅导员俱乐部两个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学习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教研共同体为路径,建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师生共同体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和灵魂创设思政要素,结合学生学情,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十二个主题模块载体,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职业卫生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对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晶 《科教文汇》2023,(3):162-165
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分析了“中华饮食养生”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方法,通过深挖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育人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建设与思想育人有效结合,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正向介绍、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对培养通晓并认同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士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该文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抽样定理”为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深入分析课程特点,重塑课程教学内容,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设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科学报国的决心。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对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有岩土工程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供给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创新,缺乏基于学生视角的需求侧诠释。该文将学生对岩土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视为旅行者使用导航软件的探路过程,从“目的地定位”“路径规划”“周边服务”三大导航核心功能切入,直观生动地诠释了岩土工程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责任导向、知识串联和信心重振等需求满足机制,给出了适应学生主动应用场景的岩土工程课程思政建构和融合方法。该需求侧诠释可有效提升岩土工程课程思政面向学生主体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课程思政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关于该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此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出的182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发文量增长迅速,研究者及研究单位合作较少。此外,笔者将课程思政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理论探索阶段和学科深化阶段。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三个方面:发文量不断增长,课程思政将始终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加强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建构学术共同体;不断落实到学科实践上,促进学科与思政的深层次融合。  相似文献   

17.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丹  陶燕  尹艳玲  李梦函 《科技风》2023,(16):17-19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着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德”的树立、“育”的方式,而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当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实训课程“电机控制实训”为载体,通过组建“三师”协同劳动教育育人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实施多维多元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实践类课程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周思思 《科技风》2023,(21):109-111
针对高职院校机电设备技术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教法存在的问题,从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展差异化教学、拓宽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引入机械创新产品案例和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改革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更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类相关比赛,同时也能够保证线上课程的正常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国高校正加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文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设置检索主题为“课程思政,基础医学”,检索范围为学术期刊,获有效文献344篇;在检索结果中以“研究生”为主题收集到文献6篇。通过分析这些文献,总结了我国高等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态势与实施方法,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文章认为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