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设五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唐初设六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其中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最为重要。隋文帝时,决定内史省(即中书省)取  相似文献   

2.
先看一道2007年全国文综Ⅱ试题。(2007全国文综Ⅱ、1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相似文献   

3.
三省六部制在西汉以后形成并长期发展,至隋朝时期得以确立,到唐朝时进一步得到完善。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在唐代的中枢机构中,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因尚书省下设有六部,故将这一机构设立的制度称“三省六部制”。  相似文献   

4.
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趋于成熟的标志,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的表现。高中新课标人民版教科书说:"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  相似文献   

5.
"三省六部制"作为隋唐时期重要的中枢体制,一直都是政治史教学与考查的重点内容。关于此制度的经典讲解方式是呈现"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如下):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三省六部各自的职能、三省的运行程序,理解由于相权一分为三而使皇权加强等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形成这样的历史认识:隋唐的中枢机构是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6.
唐承隋制,设三省六部。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议签发,或驳正违失;尚书省通过六部执行。其中,门下省“审署奏议,驳正违失”的封驳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权得以巩固和存在的重要条件,尤其在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唐朝初年,其作用更为重要。所谓封驳,是指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是从封事和驳议发展而来。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止泄密,用袋封缄,称作封事。《汉书·霍光传》中有  相似文献   

7.
人文视野     
7号情报“政府"一词由何来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本义并非如此。唐朝时,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具体执行的尚书省。“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负责处理国家政务。这些长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号称“政府”。“府”是官署的通称,即百官会集之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胡三省注云:“政府”即知事堂。这大概是“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影响深远。然而之后三省职权不断分化演变,原有的三省制逐渐遭到破坏,本文从唐朝三省制的历史沿革、演变过程及对三省制的评析三个方面做一浅析,以求较为全面地还原唐朝三省制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讲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时,不少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有何关系产生疑问,很多朝代中经常既提到“三公”又提到“三省”,一些历史现象感到无法解释,甚至对各朝代的中央体制到底是什么感到茫然。课本中对此讲述较少,而这一变化却直接体现着皇权的强化,理清这一过程对学生加强理解将大有裨益,现将这一过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道中国古代史试题:自隋唐以来负责考试选官的中央部门是()A.吏部B.户部C.礼部D.工部同学们刚接触这一道题时,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A.选择“吏部”,究其原因是翻阅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教材(选修),能找到对吏部职能的解释是“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而对礼部的职能只解释为“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如下文楷体字:三省六部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观察和试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学和考试都比较重视唐代三省六部制与皇权这一问题。从内容和表述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与解读历史,认为唐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加强这个总趋势下的一个特例,即唐代皇权并非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关于三省六部制有这样一段表述:“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相似文献   

13.
唐朝名相     
秦朝统一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出现了丞相这一官职,随着官僚制度的演变,隋唐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原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一职被三省的升官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笔者参与过许多新课程历史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感触颇多。教师对历史课标的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对于基本的历史事实比较模糊,甚至知之甚少,面对学生的质疑提问手足无措,甚至闹出笑话。下面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目同课异构活动中,关于唐三省六部制度的有关史实做一些交流。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举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得以完善,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省六部制对于落实课程要求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5.
  韩国军 《新高考》2006,(10):40-45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隋朝统一全国的必然性是①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③南北方经济的发展④隋文帝决策的正确()的是A.①(多⑧B.(办国④C.②遭)D.(办国2.右图为“无字碑”,请问它是为谁所立‘了() A.隋文帝B.武则天C.唐玄宗D.唐德宗3.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工部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C.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D.门};省一中书省一…  相似文献   

16.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武三思《贺老人星见表》曰:臣守节等文武官九品以上四千八百四十一人上言:臣闻惟德动天,必有非常之应。(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三册第10 66页)胡案:武则天朝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数量四千八百四十一人,这大概是当时全国算得上品的官员的总和了。看起来好象不是在京的朝官数量,因为当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礼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民部)一台(御史台)大小官员似乎不足此数。然不能确定,尚待考证。《全唐文》中一则唐朝官员数量资料@楚瑶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隋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据此回答1~4题。1.隋文帝的下列措施中,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隋取代北周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部制D.大力弘扬佛教2.隋朝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有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开创三省六部制④最早在台湾设行政机构⑤实行科举制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隋朝最大的粮仓洛口仓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局是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盛产粮食的地区,来源很广B.位于东部要地,能确保平安稳固C.地处交通大动脉的中心地带,便于粮食集散D.粮食能迅速满足长安、…  相似文献   

1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战国萌芽: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初步建立。②秦朝创立: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⑤北宋加强:剥夺大将兵权,削弱和分解地方军政财权。⑥元朝新发展:实行行省制度。⑦明清极端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六部.地方设三司.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朝设置军机处。其他重要社会制度:分封制、编户制度、刺史制、察举制、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蕃汉分治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度、改土归流,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史包括—— ——,——、——三个社 会形态。 2.我国历史上——,——、 一,禅让的传说,通常称为 “——”。。——传位于他 的儿子——,开始了“传子孙。, 从此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家天 下”的局面。 3.春秋时期,鲁国为了增 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 目收税。这就是。一J,。这 仑办法的实行,承认了土地私 有制,标志着——的瓦解。 4.公元前二三。年,秦首 先灭——。此后一年之间,先 后灭了一?一、 ,一. ——五国。 5.唐代政治制度的模式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六部是——· 6.唐…  相似文献   

20.
“三公”的称谓始于商代。经过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演化,秦时,“三公制”正式确立,西汉时逐渐完备,东汉时走向衰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被“三省六部制”所取代。“三公”从此主要成为有功大臣的荣誉虚衔,直至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才彻底消亡。“三公制”的形成、成熟和消亡是中国古代社会加强王权或皇权的需要,是集权政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