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个面向”的理论逻辑,是科学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基础性工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域下,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的逻辑延续与当代建构,既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指向,也是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文化层面的高度自觉。其中,面向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现代化普遍趋势中跳出西方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文化形态的历史自主性;面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具有的超越民族国家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面向未来则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境域和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地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深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华政论坛暨“‘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与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与‘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报告第五部分将教育、科技、人才整体论述,明确“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对特教的高度重视。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增进民生福祉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深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对特教提出的新任务、新使命,把“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开创新时代新征程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觉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是党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深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均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在理论上的新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样态的新判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往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成果的本质规定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成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物质文明成果和实践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成就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点理解时运凯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认识、深刻理解这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既定目标。现代教育要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相适应,如何从地理教育视角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意义,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世界文明层面的地理含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参照,地理教育需要重塑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以“核心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文化体系,以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地理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重要论断,体现习近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理念,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金钥匙”。结合经典文本,立足时代之需,对这个重要论断进行内涵把握,揭示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人民立场和本质观念,进而明确贯彻落实这个重要论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使命,为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学理支撑,是对这个重要论断展开深入解析的意涵追求。  相似文献   

12.
将“特色理论”融会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思考王毛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江泽民同志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曹长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评价。深刻地...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清晰的逻辑依据以及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应该从理论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精神发展三个维度把握“时代精华”的深刻内涵,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其逻辑依据,从中华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三个方位阐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战略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牢记“国之大者”,善谋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握历史主动,担当教育使命,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教育强市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教育篇章。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和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17.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策源地。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立足17年半的扶贫实践,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其先行探索、孕育萌芽和实践检验的过程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七个坚持”的深刻内涵与习近平关于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机理。习近平关于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探索,无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重大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教育领域,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20世纪社会主义的重大收获,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21世纪的光辉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解读两个问题尤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习近平不但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将其同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境界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的科学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习近平治国理政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