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由是人类与社会发展状态紧密相联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一种程度标识。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社会发展状态与人的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进程;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更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人性的三个维度,即“真”、“善”“美”基础上的,它既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判断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也体现出人类对美好、和谐、自由的社会生活理想的追求,又为社会主义社会成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权利思想建立在纯粹实践理性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他的权利思想包括自由、平等、独立、财产权等内容,它们构成了个人基本权利的体系。法治是个人自由和国家权力的结合,人的权利只有在法治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社会契约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源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先天的国家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吉钰梅 《江苏高教》2004,(1):129-129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能否占据竞争地位的成败关键。”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也在迫切追求自身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人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表现为具有标新立异、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大学与国家关系是影响大学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欧、美大学自诞生开始,就试图找到使二者和谐发展的途径,中国的大学也正面临相同的课题。以人和人类的自由与发展为核心追求,建立保护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法律,大学关注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大学与国家合理生态的形成,从而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是人最根本的特性。人的生成性体现在人由自在状态走向自为状态的过程中、从抽象自由走向具体自由的过程中。生成性的明确,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个人发展的认识:发展本质上是自由存在能力的发展。要想使人不断地生成,学校教育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国家公民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社会生活中自由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表现与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基动力,推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步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也必将会促进教育事业向着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佳水准、正确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以揭示小城镇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恶心"、"虚无"和"自由"思想,以文本细读的方法阐释小说集所表现出人在工业化环境中被异化后的内心扭曲的"畸形"状态,传递出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目的性来揭示人的生存特性的。目的性,是事物活动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意向性特征。自然界发展到有机物就开始具有目的性活动特征,但有机物只具有自然合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自觉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特征。人的活动及其目的体现出人的存在状态。人的活动目的根源于人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有功利目的又有超功利目的,既有现实目的又有终极目的,既有外在目的又有内在目的。自然合目的活动,如基本的生理活动表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自然人状态;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如工人、农民的工作等表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人状态;超功利性目的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活动表现出人的精神属性,呈现出文化人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的自然人状态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既定的已有状态;功利性目的生产劳动的社会人状态是人后天学文化受教育的现实存在状态;超功利性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的文化人状态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三种活动目的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人的现实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已是,而是现实的生成,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变化生成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社会性看成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的现实的功利目的就是当下人的物质存在,但人之为人在于除此之外,还有超功利的终极目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活动是人超功利的终极目的和内在目的,表现为人的理想和追求等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两种尺度.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总趋势上是统一的.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把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13.
浅析志愿精神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广泛展开的同时,志愿精神也得到广泛传播,志愿精神得以发展的基础可以从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以及伦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突现的种种人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政治法律制度作保障、实事求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主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调——“现实的人”的含义入手,从人的三种发展状态引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论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根本条件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重要条件是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有效途径是消灭旧式分工,现实基础是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同时,结合现实社会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梳理和对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约分析,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进程。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又是现实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通篇贯穿着和谐的理念,就是要实现和谐社会,这种和谐社会的最高目标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对立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共产党宣言》启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国家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走有自己特色的和谐发展道路,这些对当今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层面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为“核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核心论是对中心论的发展和超越。中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天人关系及人我关系的日益紧张。核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发展的结果是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因此,就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言,用核心论统领中心论,用人的全面发展统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唯一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所探究的人的解放之路是以“现实中的个人”为起点,以人与人在社会共同体内的关系重构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在“自由人的联合体”内最终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日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正不断凸显和确证这一解放逻辑,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在社会发展内在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张力重置中,为这一逻辑的展开开辟着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与中国特色“契约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在吁求并必然孕育、催生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法治社会--一个以契约、自治等为鲜明特质的高度理性化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原生秩序是以契约性关系为网络的.中国社会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以自由交换、自由权力与自组织行为为基本标志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契约化过程已经实实在在地得以发生和开始."契约文化"是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精神的血脉,包孕了独立人格、自由个性、权利平等、科学理性、民主法治、社会责任感等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文化",本质上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文化.市民社会的"契约文化"理念的确立与市民社会成员"公民意识"的培育不可分割,这是现代文化观念所奉行的人性自主、自律的深层要求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