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开发人的智力,全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是迎接21世纪新技术革命和争夺接班人两项挑战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学校,迎接这两项挑战。是许多校长时刻都在考虑的问题,为此进行着创造性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治校思想和治校风格。这些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治校思想和治校风格,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验,深刻的哲理,以及可贵的探索。对这些治校思想和治校风格进行总结,是进一步办好学校的需要,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的需要。为此,本刊新辟“我的治校方略”栏目,专门刊发校长谈自己治校思想和治校风格的文章。本期先行发表南通市新桥中学校长宋方同志《我追求的是“垂拱而治”》的文章,以期引起注意。衷心希望省内外各中学的校长们为本栏撰写稿件,使这块园地百花竞放,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校长和中层管理者:您是否经常为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平衡和把握而苦恼?例如,看到一个迟到的老师,你是很“人文”的视而不见,甚至是热情地招呼一下,还是很“制度”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抑或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亲爱的老师们:当您偶尔迟到、犯小“错误”时,如何对待校长或其他领导的或“人文”或“制度”的处理?您更希望遇到怎样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匆匆岁月中.“当代校长”栏目在各位校长朋友的热心参与、支持下又走过了一个年头。新的一年里,我们继续发扬本栏目的引导作用和服务精神.只要您是校长、书记,只要您有心参与我们的征稿活动,您就一定有所收获。新年第一期我们配合校长们的年终总结.以“沽校策略”为题,刊发数位校长的优稿.期待各位校长朋友参照栏目的征稿要求提供优秀稿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作者:为更好地突出"办好一本杂志,引领一批好校长"的办刊宗旨,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生动反映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等特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中小学校长》杂志特设以下栏目,并向您约稿,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一)理论探讨请您就基础教育及中小学管理重大理论,热点、难点问题,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等内容撰文,要求深入浅出,让中小学校长看得懂,用得上。(二)依法治校就中小学校长如何依法管  相似文献   

5.
记者:盛校长,您在绥化一中任职近二十年,在办学治校上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独到见解,并有经验。今天想就“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题目,请您谈谈看法。盛校长:以教学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这方面,我校在教改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6.
校长凭什么治校,凭什么治好学校,这是一校之长必须思考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本期到第三期,我们将刊出我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眭依凡教授的文章《校长凭什么治校》,眭依凡教授在文中详尽论述了“理念治校”的内涵及重大意义,希望能够对全国小学校长办学治校有所借鉴和启迪。限于版面,文章略有删减。  相似文献   

7.
《当代校长》今天“开张”了。作为当代校长当然首选《当代校长》,因为这里是让各位放飞思想、碰撞观念、分享经验的新天地。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呼吸,畅快地表达,冷静地倾听……《当代校长》的主打栏目——“峰会”,是一种纸上的论坛,一种无形的盛会,衷心期待在您的支持下高朋满座。第一次“峰会”讨论什么呢?经过激烈舌战,我们最终将首次“峰会”主题定为回归最本原的校长角色。在哑语的表述中,校长是在校园里盖章的人。“盖章”形象地代表了校长的地位与权力。那么校长们是否理性地想过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校长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进步,学生的未来,校长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创新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去,无时无刻都在“充电”。然而,检验“充电”的收效如何,将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本刊为了给校长提供一个轻松、快捷、简单的自我能力测试与评估分析的检验方法,特别推出此专栏。您可通过本专栏推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自我测试,并得出相应的结果。您不必以此作为定论,但我们相信这种简易、自主的测试形式,必将对您的工作及生活起到一定的评估及引导作用。我们衷心地希望,此专栏的开设,能让您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得到适当的减压与放松。同时,希望您向我们提出对此专栏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况晨光 《天津教育》2002,(12):15-16
从“经验治校”到“理念治校”,是新世纪学校校长治校理念变化的必然趋势。校长要有效实施理念治校,必须懂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新的理念。一、科学管理为强校之本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人才集中的地方,要实现高效有序运转,必须强化管理。管理既要讲科学,还要注意创新。就目前而言,校长应该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学会用“三以”创新管理。1.以法治校。要做到以法治校,校长必须带头学法、守法,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一切教育法律、法规,并依法办学。当学校、师生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校长能充分依靠…  相似文献   

10.
专家评介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从宏观和整体上说明了教师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至关重要作用。同样,就具体的学校而言,学校的发展和振兴关键是教师;就每一位校长治校而言,管好学校的关键是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果没有教师对校长工作的支持,校长要对学校施  相似文献   

11.
校长和中层管理者:您是否经常为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平衡和把握而苦恼?例如,看到一个迟到的老师,你是很“人文”的视而不见,甚至是热情地招呼一下,还是很“制度”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抑或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亲爱的老师们:当您偶尔迟到、犯小“错误”时,如何对待校长或其他领导的或“人文”或“制度”的处理?您更希望遇到怎样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校长治校首先要“依法”。依法处理、协调涉校的各种关系或矛盾。学校作为一个单位,学校及学校师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其他方面发生关联,校长应善于运用法律,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来协调和处理各方关系,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制定《学校章程》,以“章”治校。《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基本法,是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是校长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依法管理教师。一方面要依法保护、落实教师的权利;另一方面要依法教育,督促教师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3.
校长负责制的实行,使校长拥有相当的人权、财权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权、指挥权。同时,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及与之相应的检查、考核、奖惩制度,为校长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提供了条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校长只须按章办事,“以权治校”、“以严治校”就行了呢?笔者认为,千万不可。 领导者的权威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构成的。以外界给予的权力为后盾,靠  相似文献   

14.
这不是一个追星的栏目,也不是一个猎奇的栏目,更不是一个崇拜名人的栏目。我们只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访问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把前沿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们。如果您需要我们采访哪方面的专家,欢迎您“点将”,您的参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周玉明 《辅导员》2009,(7):58-59
毋庸讳言,“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句话就说明了校长对学校的决定作用……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说:“不懂教学的人没有资格当校长,不抓教学的人不是名符其实的校长,对学校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能成为名校长。”作为“师者之师”的校长,您以何立于教学一线而不败?欢迎来到本期的“校长论坛”,希望在这里能找到您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做新世纪成功的学校教育管理者,是每一位校长的愿望。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怎样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怎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学校?怎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需要校长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了丰富校长们的治校思路,特开设“点子俱乐部”子栏目,欢迎广大校长把自己在教育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点子借此栏目共同交流,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中学版)作为省教育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几年来力求立足江苏以发挥优势,兼及全国以促进江苏,适应形势的发展,切合读者的需要,办成治理学校的参谋,进修提高的师友,切磋教艺的园地,汲取新潮的窗口。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今后一段时期,本刊报道内容在结构上仍将以“治校篇”、“育人篇”、”为师篇”、“教研篇”四部分为主,每部分设置一批有特色的栏目。治校篇——着眼于学校育人环境的治理,校级、中层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其中将设置“工作指导”,“校长谈治校”、“管理论坛”、“怎样当好教导主任”、“后勤战  相似文献   

1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新任校长不仅要做到与领导班子“和”,与教职工“和”,而且十分有必要努力做到与前任校长“和”,这是新校长管理学校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里所讲的“和”并不是从人际关系意义上而言的,主要是指新校长要与前任校长治校在治校方面所采用的正确措施、政策“和”。  相似文献   

19.
此对话专题不是校长治校思想的高峰论坛,而是治校实践的“行”而论道。 当今,关于校长治校的精粹思想与宏论颇多,确实激励着校长满腔热忱地勾画治校愿景。但是,我讥不无遗憾地看到,治校思想、理念鼓动下的热情高涨与行动力度不成正比。学校发展离愿景并非渐行渐近。治校中的困惑与效能不佳已经引起一部分校长充分的注意与警惕.并对治校理念的落实和治校行为的改进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由于我国的校长治校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凸显出诸如行政本位和官本位、教师的全员终身制、缺乏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弊端,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于是有人提出了“教授治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