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代绍兴雕版印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绍兴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记载绍兴雕版印刷最早的文献、绍兴出土的雕版印刷珍品及宋代绍兴刻本四个方面来考述宋代绍兴雕版印刷盛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五代绍兴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五代吴越国绍兴社会盛况、五代绍兴雕版印刷珍品存世概况三个方面考述了五代吴越国时期绍兴雕版印刷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第三时期(开创复制技术的时期)——公元八世纪前后至公元1455年——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开创了图书的复制技术。这个时期,始于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时间约在八世纪前后。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书籍依靠手抄时代的结束,开创了印刷复制的新时代,图书的创作和出版,得到了空前繁荣。它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公元1041~1048年间,中国人毕升首创胶泥活字,又开创了活字排版印刷的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图书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尽管毕升的胶泥活字还有缺点,但它是一种新技术的创造。这个创造也是得来不易的,是人类经过近三百年雕版印刷实践后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印刷史上,金属活字是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属活字以铜活字为主,时至近代,金属活字是世界印刷发展的起点,因此应该重视对金属活字印刷史的研究。中国在发明雕版印刷之后,发明了活字印刷,同时也发明了铜版印刷和铜活字印刷。朝鲜在毕鼻活字的基础上继续研制铜活字,并利用铜活字印刷图书,取得了成果。中、朝两国在不同时期对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朝鲜早期(约1393-1622年)是韩国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继承高丽印刷术的基础上,无论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雕版印刷分官刻本、书院刻本、寺院刻本、私家刻本、坊刻本五种;活字印刷主要有铜活字本和木活字本两种。  相似文献   

6.
西文善本中的印刷纹章与版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菲 《图书馆杂志》2004,23(7):70-72,66
中国的雕版印刷以及泥活字、木活字技术由丝绸之路西传欧洲,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金属铅活字机械化印刷技术。金属活字印刷使图书得以大量印刷发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引发了出版商的版权保护意识。早期西文善本中最能反映这一意识的是书中的“书末题属”和“印刷纹章”。本文试对早期西文善本的印刷纹章与版权意识做一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在筹备成立中的扬州古籍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为继承古老的传统工艺,将恢复已失传的几种古代活字版。 这家博物馆在筹建期间便着手恢复我国久已失传的古代几种活字排版方法,其中泥活字、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瓷版均由该馆研究人员自己复制。今年9月底集古代这几种活字排版、手工刷印《唐诗三百首》线装本将出版。  相似文献   

8.
活字印刷在古代中国没有像古代朝鲜和中世纪末期欧洲那样成为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环境相关。活字技术适合一次性印刷大批量书籍,不如雕版技术适合长线印刷。中国地域广袤,除中央机构刻印书籍外,地方印书业也比较发达,官府、书院、私人等都刻印或覆刻书籍,一次性印量有限,多采用雕版技术长线印刷。古代朝鲜在学习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之后,与其社会特点与需要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古代朝鲜中央设立书籍院,铸造活字,统一负责图书印刷并发放至地方,活字技术正好适合大批量图书的印刷。与同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不同的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腾堡发明铅合金活字时,正值欧洲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前夜,活字印刷适应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文献印刷和传播的需要,社会结构、工商业环境、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出版企业化等因素,推动了活字印刷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活字印刷术虽然在中国古代并未成为图书出版的主流,但它仍在传播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雕版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9.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中期在帝国主义入侵后,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局面,西方文化随之传入。清代前期、中期,仍是以雕版印刷为主,并在试验采用各种活字来印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泥活字印刷技术;描绘出泥活字印刷从泥活字板到活字泥板的技术演进过程;揭示出促使泥活字印刷变化的原因;以此为基础,首次对不同阶段泥活字印刷技术做出了明确的类型揭示和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活字印刷处于一个传统的发展时期,比唐宋时期有所进步,又没有受到民国时期西方印刷术的刺激,最能代表古代活字印刷的水平。本文以印刷的各个环节为线索,分析了活字印刷的具体生产成本、售价和出版种类,并将之与雕版印刷作对比,得出活字印刷工序复杂,初始成本较高,对出版人的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印刷主流出版物,因此和雕版印刷相比不易推广而发展缓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印刷史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文献梳理与评述角度考察我国印刷史研究发展历程、印刷史研究的认识观和方法论、从事印刷史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特征等,概括建国以来我国印刷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概貌特征,特别分析我国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群体对印刷史研究的贡献,并与印刷工业领域的专家倡导的“大印刷观”进行比较分析,概述印刷史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态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行集群化期刊统一印制管理,加强印制各环节质量的监督与检验,提高系列杂志的整体印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打造精品期刊群,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以利于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图像捕获设备测量与分析数字印刷质量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以图像捕获设备组建数字印刷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的可能性。工业界的成功应用经验表明,只要经过了正确的密度标定,则这种系统完全适用于数字印刷质量检验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术的发明有很深的渊源,并且有一个不断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完善的长期过程,其间很难划分出鲜明的分界时限。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实物发现综合考证,可以得出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至初唐之际的结论。公元7世纪前期的佛像雕印是雕版印刷术的最初形式;8世纪大量出现的经咒印本标志着雕版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9世纪图文并茂的整部佛经《金刚经》印本说明雕版印刷术已臻成熟。  相似文献   

17.
李景文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143-146
以宋代公使库刻书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使库的性质、经费来源,总结公使库从事刻书的动因以及所刻图书在地域、版式、内容、字体、成本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分析公使库刻书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公使库刻书活动对宋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彭俊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11-148
分析印刷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阐述印刷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安全意义以及电子媒体时代研究纸本印刷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的意义,概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刷技艺的留存现状,分析图书馆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保护我国印刷文化遗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宇星 《图书馆论坛》2008,28(1):153-155
HORIZON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不能按本馆要求打印书标,文章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HORIZON的书目数据批量转出功能,通过二次开发接口程序,对丹诚系统重新进行参数配置,解决HORIZON系统书标打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印刷和出版中常见质量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丽  游苏宁  金东  蔡红叶 《编辑学报》2010,22(4):312-313
针对科技期刊印刷和出版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通过对中华医学会系列100余种期刊的集中审读,从封面书脊、内文印刷、杂志装订3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