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中华耳科学杂志》45篇来稿的同行审稿质量, 对审稿专家的对口程度、是否认真审稿、对稿件的整体评价准确与否及所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量化分析。结论是,同行专家对稿件学术价值判断准确者达95%,是编辑部决定稿件是否刊用的重要依据。但是,同行专家的审稿质量参差不齐,经过同行专家审阅的文章仍然隐伏不少“硬伤”, 编辑部应该选择“完全对口”即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的文章与所审稿件有相似主题的、审稿认真的专家进行外审,并对文章仔细复核,对其学术质量进行终审把关。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的动态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提高学术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使学术论文能得到及时、客观、准确的学术评价,提出应建立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评价体系,对审稿专家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审稿时效及审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评价审稿专家应遵循动态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原则,运用模糊数学的模糊隶属度理论建立了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的各项评价指标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为建立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审稿行为,为学术期刊提高同行评议管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医学》杂志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导出实际完成时间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同行评议记录,对审稿数量、审稿时间、超时审回和拒绝审稿数量等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审专家超时审稿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送审稿件1000篇,涉及评审专家137人,评审专家审稿最少1篇,最多48篇,中位数5篇。审稿数量不同的评审专家审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44,P>0.05);不同稿件质量的审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7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审稿超时与审稿数量、稿件质量存在统计关联(P<0.05)。【结论】 学术期刊应保持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人数,控制好稿件送审数量和节奏;编辑部应加强初审把关、及时更新评审专家信息。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稿件外审的作用与实践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家审稿是保证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学报的专家审稿长期以来多以校内选聘专家为主,但学报稿件内审和外审效果大不一样。高校学报与专业性期刊既有相同的期刊属性又有自己的不同特点。高校学报在办刊宗旨、稿件来源、编辑队伍组成等方面不同于专业性期刊的这些特点,使得学报稿件外审更加重要。尤其是在选聘校外“小同行”专家审稿的条件下,学报稿件外审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录用稿件,有利于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多年的实践作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基于审稿专家和作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同时来自于作者群体的意见也日渐增多,因此了解作者群体对同行评议的认识对于推动同行评议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了审稿专家和作者群体分别对同行评议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研究发现:审稿专家与作者群体对同行评议的重要性、客观公正性、审稿方式、稿件质量标准等的理解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也说明现行的同行评议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审稿对科技期刊论文质量的创造性贡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编辑和同行专家对稿件的鉴审是保证科技期刊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审稿不仅仅是对稿件质量和发表价值作出恰当的评判,而且可以对原作有创造性贡献。所谓创造性贡献即对原稿内容提出了有创见的补充、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为作者所认可或采纳,从而使论文在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质量水平有实质性提高。审稿对论文质量创造性贡献的具体内容是多方面的。应积极提倡和鼓励编辑和审稿专家对稿件内容作出创造性贡献,以促进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编辑在稿件科学性控制方面的责任与作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论文评审方式实行同行评议,稿件的学术质量主要由审稿专家把关.在具体编辑实践中发现,审稿专家在稿件的科学性控制方面还不够,编辑应有所作为.文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了审稿专家容易疏忽而需要编辑在稿件评审、退修、加工及清样审读过程中注意的科学性问题.并就编辑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冯广清 《学会》2016,(5):61-64
同行评议是国际上绝大部分科技期刊惯用的一种审稿机制,现已成为保证文章发表水平、保障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有学者将同行评议称作学术的"守门人"程序。我国科技期刊审稿中同行评议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清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行评议审稿方式逐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的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其在学术型科技期刊审稿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同行评议已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倡导,逐步成为对学术期刊审稿的一种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的专家审稿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审稿专家是科技期刊最为重要的办刊资源之一,审稿质量是决定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浙江农业学报》网站开通以来,编辑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扩充专家资料,建立审稿专家库。本文整理分析了近2年的稿件审阅情况,讨论如何根据专家职称等级、年龄、审稿质量、审稿时间等选择适宜的审稿专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扩充审稿专家队伍,汲取众家之长提高稿件质量;要大胆选用青年审稿专家,储备一批优秀的后备专家力量;同时要与审稿专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力求在互益互促的前提下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科学的办刊措施,预防互联网时代频发的伪审稿事件。【方法】 确立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明确符合评价稿件的同行专家资格,在互联网投审稿平台系统各个环节中执行稿件的评价标准。【结果】 期刊疏于管理将引起伪审稿事件;为了淘汰低劣稿件,期刊编辑既要博学,又要善于管理和使用网络平台系统及各种先进的防伪工具;为了公平公正的评阅稿件,编辑必须以稿件评价标准严格初审稿件,充分权衡同行评审意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结论】 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基石。预防伪审稿必须严格执行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杜绝第三方代投、代评和代写稿件。  相似文献   

13.
责任编辑与同行专家审稿是保证临床医学期刊质量的关键。目前在责任编辑和同行专家审稿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在责任编辑组织和协调下,加强编辑部与审稿专家密切沟通与协作,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责编审稿与专家审稿共同承担着稿件审理和质量把关的重大责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了解责编审稿和专家审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加强责编与审稿专家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审稿质量,进而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有效同行评议的策略。【方法】 针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期刊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出发,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在改善同行评议制度中可采取的措施。【结果】 提出加强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评审专家队伍,优化审稿方式和健全评价与反馈制度,提高学术出版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 上述四步措施有助于实现同行评议在学术监督与把关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源科学》2010,32(1)
<正>一总则审稿是学术共同体"同行评议"的具体体现,为学术期刊选用稿件的重要手段,也是学者就研究个例展开有针对性的学术交流的有效形式。除"特约专栏"原则上按照约定组稿,并由主编  相似文献   

17.
对稿件的量化分析表明,稿件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信息,编辑部应与同行审稿专家、作者密切配合,把好审稿三关,切实保证文章质量。根据国内外的刊后审读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资料,已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中依然包含不少错误信息或不足之处,应引起读者、作者和编者的注意。提出了编辑如何拒绝错误信息、厘清虚假信息、追求正确信息的措施,以期把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以《中医杂志》审稿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审稿专家的数量、学科分布与细化、地域分布、年龄结构及专家信息动态管理。认为科学地建立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是确保审稿质量及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中医杂志》审稿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审稿专家的数量、学科分布与细化、地域分布、年龄结构及专家信息动态管理。认为科学地建立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是确保审稿质量及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通过综合定量分析同行评审专家对零被引论文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的评审意见,阐明科技论文发生零被引的内在原因。【方法】利用CNKI学术文献总库提取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2012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统计分析了零被引论文与论文第一作者类型的关系,利用保存的2008—2012年期间的同行专家审稿意见,对零被引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作者对零被引论文贡献大小为研究生(47%)>副高(23%)>初中级(17%)>正高(13%);44%的同行评审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涉及的科学问题属于国内领先,但超过90%的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存在严重缺陷。【结论】严重的稿件质量问题与零被引论文产生密切相关,减少科技期刊论文的零被引率,需要“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