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为适应革命的需要,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报纸、杂志、文学刊物等传播渠道,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创刊于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合法党报,它运用各种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新华日报》在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策略等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宣传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的一面旗帜和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党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喉舌。每年九一八纪念日之际,该报在社论、本报启示等版块刊发大量九一八纪念主题的文章。之所以大幅报道,一方面因为九一八事变在抗日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因为《新华日报》自身的历史定位及报道需要。揆诸话语产出,与九一八纪念仪式筹备的预动员、文本撰写群体的主观情感以及素材的择取相联系。而“东北抗战”话语的内容建构,既涵括了斥责日军暴行和关注东北的普遍性要素,又包含了“抗战”“团结”等多重话语的交织,其言说归依于“抗战到底”和“收复一切失地”。《新华日报》以九一八纪念报道为中心的话语建构,其政治功能在于明确了东北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凝聚了社会各界抗战力量以及保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在地缘和政党关系演变等诸多状况下关注东北的政治诉求表现。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是党取得政权前出版时间最长的、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报纸。虽然新华日报在武汉仅仅发行了九个多月,但广大的“新华军”却克服了报纸初创时期的诸多困难,在武汉九个多月时间里,高举团结救国、持久抗战的旗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积极报道了我军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奋勇抗敌的光辉业绩,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传抗日的号角,成为抗战初期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在我国和我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马列主义的翻译和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其报人群体在翻译和宣传马列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机关党报,也是共产党最主要的舆论阵地。1943年夏季的鄂西会战中空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空战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中国空军开始夺取抗日战场上的制空权。《新华日报》视野下的鄂西空战,是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报道,体现了共产党对正面战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发挥了《新华日报》在抗战中舆论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罹难之后,国内民众反应强烈,诸多媒体发表纪念文章,其中尤以《新华日报》最为突出。《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报。据不完全统计,自闻一多去世之后短短一个月内,《新华日报》共刊载唁电10篇、抗议书和谈话4篇、社论2篇、通讯报道3篇、纪念诗文8篇,以及闻一多最后的演讲全文等,各类文字共近30篇。《新华日报》对于闻一多的纪念,有力引导了舆论走向,寄托了人们对闻一多的哀思,揭穿了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阴谋,向世人阐明了闻一多遭暗杀的真相,弘扬了闻一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遗志。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非常重视,每年结合五四运动纪念日,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大量论述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国共产党通过大量的纪念性宣传,不断强化这种纪念性话语的渗透力,并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今天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五四运动的纪念或学习,是我们探寻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五四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它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时迁往重庆出版发行。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是在有着共产国际代表头衔、刚从苏联回国的王明为书记的长江局及其党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党史界比较关心而且也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综观武汉时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话剧团演员肖惠芳在话剧《大江东去》以及《洁白的手帕》、《陈赓蒙难》等影视片中7次扮演过宋庆龄。最为幸运的,她是唯一受到宋庆龄亲自指点与教诲的演员。 1978年8月29日,肖惠芳应邀到宋庆龄家中作客。“你先走给我看看。”宋庆龄说,“胸膊再挺一挺,头再抬一抬。”声音是那么柔和。肖惠芳走动着,努力去领会她的这位特殊导演揭示的要领。她觉得直到最后也没有使宋庆龄满意。然而,宋庆龄是宽厚的。  相似文献   

10.
读了《樟树赞》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宋庆龄奶奶,她与樟树有着同样的品格。宋庆龄奶奶没有儿女,但她非常关心小朋友,祖国千千万万的小朋友就像她的儿女一样。这不是像樟树那样伟大吗?宋庆龄奶奶还像樟树那样“不招虫”。她的姐姐、妹妹、哥哥都是国民党,就她始终跟着共产党走。因为她有坚定的信仰,身上有一股正气,所以敌人怕她,不敢接近她。由樟树想到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五十九小四(3)班@金昕  相似文献   

11.
岭南是宋庆龄的祖居地,她深深地眷念着这片热土.抗战期间,宋庆龄曾两度抵达广州,冒着敌机空袭的危险,不辞辛劳,视察被空袭灾区、难民所、医院、学校、港口等,亲切慰问和捐助受伤将士及难民;细心指导妇女、华侨团体的抗敌运动;热情迎接各国援华组织及友人,募集医药物品支援中共抗日武装;组织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广州分会;斗志昂扬地参加民众抗日示威游行;殷切呼吁国人加强团结,并向国际演说宣传中国之抗战精神,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在短短的时间里,宋庆龄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充分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大义.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由于抗日救亡思想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研究三民主义,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对三民主义的研究成果,其逻辑起点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三民主义的基本态度;其逻辑展开之一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基本态度的历史根据;其逻辑展开之二是逻辑与现实辩证统一:研究三民主义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逻辑归宿:实践层面是为抗日救亡服务,思想文化层面是体现与发展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兼容品格,并推动中国共产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相异于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帝制的共和民主国.宋庆龄是孙中山共和国的坚决捍卫者,是毛泽东人民共和国的奋斗者和开创者之一.她为“新中国”奋斗的内容,一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独立;二是实现社会民主,动员人民团结起来担负重建国家的任务;三是实现民生主义,改善人民的生活,鼓舞人民团结奋进,为建设一个强盛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的精神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宝贵遗产.继承这种遗产,树立国民昂扬向上的坚强意志,养成讲奉献的社会氛围,鼓舞国民立志为国家、民族、人民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消费,实际上推动着抗战电视剧的改编实践,新世纪抗战改编剧的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是转型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青睐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正经历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但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6.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诗词互渗现象在宋代的诗话与文人创作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在疏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如下几种诗词互渗的表现形式:隐括诗意入词、翻词意入诗、诗句与词句相类、诗词创作相互触发等几个方面,以期直观地呈现诗词在创作中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描述了唐宋词对诗歌创作的渗透影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逐步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的各边区政府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理论主张,还积极将地方自治付诸于实践。中共将地方自治纳入其抗战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地方自治建设,实行民主与抗战相结合,为抗战胜利提供有力保障,给予我们许多宝贵启示。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对于地方自治的探求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朝地方最重要的审判级别是州(府、军、监),州级属官是宋朝州级审判中的主体人员,针对宋朝州级属官群体的施政评价中,司法职能考奖是最主要的制度构成部分。宋代对属官群体的任职评价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等,但中等评价成为实际考核的绝大多数,因难分优劣而成为普通级的司法评价,并对应着属官群体漫长的循资历级迁升模式;优秀级司法评价为雪活人命或修订国家法律,最高级司法评价为认定地方完成狱空治理,后两种方式才可以在资格体系中实现地位跳跃,但在宋代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因而可贵,所以宋代基层文官作为法官角色是缺少晋升空间的。  相似文献   

20.
赏赐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驭人治国的重要手段。军赏与军队相伴而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军赏内容越来越丰富。宋代军赏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物质赏赐,又有官制赏赐,更有官文等赏赐,可谓名目繁多。伴随立国时间的延续,宋代军赏内容逐渐规范化,官制赏赐级别渐低、形式多样,土地赏赐数额逐增,受赏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宋代军赏内容不仅反映了宋朝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情况,同时,也对鼓舞宋朝军队的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