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女性也是这商品大潮中的一员.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伦理面对全新挑战.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于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以及推动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炫耀性消费理论视角,将《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中炫耀性消费行为置于维多利亚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阐释炫耀性消费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将视角从炫耀性消费拓展到其与社会资本建构以及上流社会身份焦虑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戏剧进行炫耀性消费解读发现,人们通过炫耀性消费所追求的精神意义只不过是一场虚幻,效仿者当以此为鉴,以免误入迷途。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态,既表现出对商品物化功能的占有,也表现对商品符号意义的追逐,目的是获取外界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这种行为悖反于在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一方面因其收入与消费的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因其行为与思想的不相一致,表现为个体行为对外界的强烈拒斥。为防范和引导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必须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正确的消费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品位,做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4.
凡勃伦时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在理论上深刻的解释了社会的某些现象,并时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扩展研究.随着炫耀性消费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人们开始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分析中国的炫耀性消费的发展道路,从而更进一步挖掘中国的炫耀性消费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正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人们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便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有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蕴含着群体团结和社会控制力量,本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区隔的反映.可以说炫耀性消费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在现代社会日渐突出,甚至会超出物的占用和使用本身.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负担,对学校教育和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优化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社会环境、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特别是发挥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摈弃炫耀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及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炫耀性消费具有超前性、非必需性、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性、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推动性等特征。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人生价值取向;加重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扭曲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成本和难度;影响社会的良好消费观念的形成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消费领域出现了炫耀性消费现象。炫耀性消费是一种攀比、夸富、追求时尚并带有一定虚化色彩的生活方式.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大而化之会造成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平衡心态和相对剥夺感。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炫耀性消费现象对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品的心理价格与销售价格属于不同的认知价值体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日之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已逐渐以心理价格为其新的、重要的衡量标准.这表明了多元化消费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心理价格体系对消费行为的引导,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促进了消费从务实性消费向炫耀性消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关系发生转变,农村社会逐步转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消费现象。农民工群体是城乡分割和社会转型的产物,游离于城乡之间进行了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炫耀性消费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不仅表现为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而且成为社会成员彰显身份地位,实现认同与社会融合的方式。国内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丰富而细致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解释的局限性。炫耀性消费在乡土社会的生发机制以及与乡土秩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是营销界和传播界当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以白领消费特征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白领消费文化以快餐文化为表现,以文化壁垒为特征,体现了形象消费主义的实质。以这一实质为线索,我们看到炫耀型消费、白领追随型消费与白领消费文化的相关特征,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消费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转型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研究最为重要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当代大众传播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紧密,正是由于这一紧密关系促使大众消费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而促进了商品拜物教、幸福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等级等四个方面的当代文化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已悄然来临,其特征表现为符号消费的转型。作为典型形式的炫耀性消费、时尚消费,以彰显人的个性、身份、地位、财富和权力为目的。然而,这种过度性消费及其促成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使得消费行为发生异化,人受到消费的控制,也激化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走出消费异化的伦理困境,需要确立自主性的、讲求责任与关怀的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 :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 ,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 ,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和谐消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消费领域产生了较多的离轨消费问题,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离轨消费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遗留的因素、社会转型的因素以及消费异化的原因。离轨消费问题的存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严重威胁,需要从体制转轨和观念转变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建立和谐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7.
消费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起,消费经济学者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开始形成热潮。探求社会过渡时期英国富裕农民群体服饰的消费,展现这些乡村精英群体的消费经济和消费文化,有助于深入考察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时期,人们的消费活动所体现的物质文化、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及其对英国社会经济的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中,消费对社会发展至少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消费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将18世纪英国个人消费分成生存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和合作消费4种类型来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国民整体受惠的生存消费水平提高了,几乎所有人获益的奢侈消费增加了,部分阶层的炫耀消费大量存在,人与人之间分享财富的合作消费越来越深入人心。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消费特征是普遍的奢侈化,它为社会转型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以惊人速度在世界蔓延,它主要以消费为显征.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加剧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消费的时尚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伦理观念,消费伦理的旧范式难以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在回顾传统伦理关系时,构建一种不失时代特色而又被世人普遍接受的新消费伦理范式成为人们的期待,以弥补社会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断裂和真空.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机体的运转不只是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经济交流,它还通过并构思想概念以形成一整套推动社会安全运转的价值系统。可是,时尚、股票、房地产等等热浪的不断袭来非但没有丰富并完善这一价值系统,反而经由解构的作用使其变得破碎不堪。也就是说,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只带动着生产、交换、消费,它们在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并未伴随有精神剩余价值的积累,那么,单纯物质财富的创造除了为人们提供简单的生存技巧之外并未提供现实的智慧给人们用于实现"上帝之国"。科学与技术出现了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