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学生如果对最基本的数学概念都不理解和掌握,就不可能把数学这门学科学好,如果概念不清,就会影响定律、法则、公式等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6,(10):120-120
数学是基础的科学,科学的基础,许多学科都离不开数学。在现实社会中,它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各种科学技术、生产建设以至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如果不借助数学进行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可能是有穷的,时空也可能是离散而非连续的,但在现代数学中我们似乎有着非常确定的、关于某些无穷和连续的数学对象和结构的真理.这些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数学对象和结构果真存在吗?数学定理果真是关于它们的客观真理?我们的物质性的、有限的大脑又如何真的可能认识那些独立于物质世界的、而且是无穷的事物?也许不应该以这种方式理解数学真理?这是令当代西方一些哲学家困惑的一个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向哲学专业以外的读者介绍近代与当代一些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作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4.
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原理,即可破解用尺规作图法三等分任意角是不可能的数学几何难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常常把生物科学与数学看成是互不相关的两门科学,因而造成生物科学工作者不了解数学,数学工作者也不善于将数学应用到生物科学领域中去。本文从数学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出发,引出了生物科学中常见的群体增长率与衰减率,通过具体的分析,对生物体的细胞增长及生长规律进行了讨论,探讨了数学在生物体生长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师素养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春锋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184-184,186
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有兴趣,而是越学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7.
对于数学思维的突出强调是国际范围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就小学数学教育的现实而言,上述的理念还不能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下的认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因而不可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何纯 《科学中国人》2014,(7S):124-124
新课标下的素质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然而培养自主探索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数学学习是科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的学科,不仅仅是看看书、听听课,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必须有亲自体验探究的精神,不断积累的经验,才能学好数学。现当下探索有关新课标的教学手法:  相似文献   

9.
王钟从市群艺馆退休后,专心辅导孙子小浩的学业。小浩是高二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均优,惟有数学跟不上,因为他不爱数学。怎样才能引导小浩爱上数学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历来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数学自身的不断成长,显得越来越重要。早在17世纪工业革命时代,弗·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响亮口号。同时,他还指出:“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轻视数学必将造成对一切知识的损害,因为轻视数学的人不可能掌握其它科学和理解万物。”《数学译林》4卷第2期163页》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积极探索,并努力参与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充分调动学生所有的生理器官积极完成数学活动。使得“数学”就象磁石一样牢牢吸住学生,不迷失方向,具有明显的指引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由于难学可能导致学生厌学,乃至弃学,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炽热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程由不愿学到愿意学,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学,由不感兴趣地学到感兴趣地学。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问题”的产生和回答与古希腊和古巴比伦数学哲学密切相关。其形而上学原则的虚幻性使之不可能在原有框架下得到更为精确的回答。在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数学经验论尤其是后者的影响下,开普勒改造了“柏拉图问题”,最终解决了行星问题。开普勒数学哲学思想通过其天文学成就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后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命题的教学中,有些命题可以直接证明,有些命题直接证明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运用反证法证明却十分简明。学生在反证法的数学思维中存在的障碍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为什么可以用反证法及哪些命题要用反证法?第二,如何反设及如何归谬?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反证法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一、揭示内在联系“为什么可以用反证法”的问题,也就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在逻辑知识上的肤浅,很难深刻理解反证法的逻辑必然性,这是他们持有怀疑的客观原因。事实上在讲授“四种命题的关系”时,对于结论:“原…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好物理﹑化学﹑计算机和深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必要基础。然而,对于数学,很多同学有厌烦﹑恐惧的心理,继而形成不爱学、不想学甚至对数学逆反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不好数学这一学科。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想学好,其实并不难,不妨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陈述: “三大题”虽然已有“不可能”定论存在,但它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不可能”与“未解决”之争!由来已久,它们是公元2400多年前古希腊人提出的三个平面几何作图解问题,人们的“可解”与“不可解”认识发展成为“未解决”与“不可能”之争!双方争论的持续时间之久,跨越时代之多,介入人数之众之广都是世间罕见。在国外几乎所有的数学大著中都要重重地加上一笔,认定这是“不可能”问题,因此大多以讨伐,批判,贬辱形式对待“未  相似文献   

19.
(一)原始创新。我初中没毕业就去工厂当工人。数理因很简单而没有兴趣,业余学习文学,想当一名业余作家。后来我一位朋友希望我们考大学,我朋友考文,我普通话讲不好,我决定考工。只花了四十五天学完高中课程,考取北京航空学院,即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专业是飞机工艺,后转为航空仪表制造。没有接触过现代数学,现在回想起来像做梦一样。自己也不相信为什么这么多世界数学难题都被攻克了。我想这可能与我治学方法有关。我的方法是:第一步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想出一个解决方法。第二步拼命反复学习前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第三步发现前人没有这样的结果,而后写成论文。所以我的论文都是原始创新。我相信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我用这三步法研究数学,发现了一些新数学工具,顺手捎带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费得巴赫猜想,并用这种方法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20.
论“%”的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是个常见的数学符号,其数学含义是100-1或0.01。可用%表达某些无量纲量的值,但必须指明量的标准化名称。不应当用%表示有量纲量,%及其名称百分率也不应当用于量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