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壳聚糖为母体,合成了携带β-环糊精侧基的壳聚糖大分子主体化合物(CDCS). 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浓硫酸降解等方法对CDCS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CDCS分别与二茂铁和二茂铁苯酮酸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带有二茂铁基团的客体与壳聚糖主体化合物侧链上固载的环糊精主体确实发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链烷烃取代基与石墨表面的较强相互作用,可以获得烷基取代的有机小分子(酞菁、卟啉、碱基)的高分辨STM图像.理论分析表明,这些分子的吸附稳定性来源于长链烷基与石墨间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以及长链烷烃链间的二维结晶能.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组装结构受到分子与基底间、吸附分子间,以及溶剂与分子间作用的共同影响.对于长链烷基取代的碱基分子在石墨表面的组装结构中,分子的排列方式不仅受到烷基链与石墨间较强的取向匹配的作用,碱基分子间形成的多个氢键以及芳环离域π键的作用也会影响分子的排列方式,并且是造成烷基取代碱基分子组装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扫描隧道谱研究表明,硫醇在Au表面的自组装分子膜对电流的整流作用,来自于分子中巯基与Au表面形成的双电层,而不对称取代的NtBuPc分子在石墨表面的LB膜的电流整流行为,来源于分子内部的不对称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接触角测试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析测试了二元化合物[C8-TPP-(ip)Ru(phen)2](ClO4)2在高定向裂解石墨衬底上形成的自组装膜.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自组装膜具有较强的疏水性.STM观测结果发现[C8-TPP-(ip)Ru(phen)2](ClO4)2在石墨表面形成两种不同畴界的自组装形式,并初步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NA/B-PDEAEA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组装过程中静电相互作用是主要驱动力;在相同氮磷比的条件下,随着DNA碱基对数目的增加,更易于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在相同碱基对数目的条件下,随着氮磷比的增加,更趋向于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5.
烷基硫醇、巯基烷基磷酸基和羟胺基分子与Au、Ag、Ni、Pa、Pt、Cu等基底通过S-Au键等作用,在光滑的金属表面以稳定的化学吸附形式可以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组装膜(SAM),该自组装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序性及结构可控性,因而在分子电子学、材料科学以及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决以自组装为基础的有机功能材料存在的结构缺陷问题,需要发展更有效的自组装途径,结合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化合物,尤其是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将是配合物自组装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二茂铁性质优良,结构特殊,自被发现以来,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二茂铁衍生物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二茂铁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上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二茂铁的发现、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茂铁的发现、结构及其性质都是比较神奇的,自从二茂铁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的介绍二茂铁的发现、制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化学指导新型金属-有机纳米器件的合理合成和物理性能研究,探索它们的自组装规律,共设计合成了12个含N、S及COO-基团的具有不同对称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新颖大骨架多官能团柔性配体,以及由它们与金属离子自组装合成了18个新型金属-有机纳米笼、纳米管和配位聚合物,开辟了一条合成金属-有机纳米器件的新途经.其中,一个具有Oh对称的金属纳米笼,笼内体积超过1000 A3,可以同时容纳多种离子和小分子,是目前已测定单晶结构的金属纳米笼中容量最大的一个.而用金属离子把纳米管串联成的金属-有机纳米管则是国际上首例报道的结构有序无机-有机纳米管阵列;并创新性的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具有半导体和顺磁性质的Ni-巯基嘧啶二维层状聚合物和两个二维折叠格子状化合物;另外,用巯基嘧啶作为难溶盐CuCN的溶解模板,得到了国际上首例六角形CuCN大环化合物和另外一个新颖的类石墨层状CuCN化合物.过渡金属与多官能团配体通过配位键来驱动和引导自组装,形成具有均一尺寸和特定形状的金属-有机纳米器件,是当今化学与材料领域研究的前沿之一.而通过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对称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有机配体,并把它们与金属离子自组装形成具有纳米尺寸和特殊功能的纳米球和纳米管,更是在纳米科技、化学催化、分子吸附和光电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环境下,合成了十甲基五元瓜环(Me10Q[5])与水分子形成的包结配合物晶体,该晶体形成了以Me10Q[5]为“胶囊体”、水分子为“胶囊”芯材及两个水分子为“胶囊盖”的“分子胶囊”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组装形成一维的超分子链结构实体。  相似文献   

10.
第一过渡周期金属离子配合物、Ru和Os配合物、金属卟啉和金属酞菁等配合物在金属电极表面的自组装以及镧系金属配合物等对金属纳米粒子的自组装技术修饰研究,拓展了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尤其在发展新型传感装置与固定并保持包括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生物活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属络合物固定金属蛋白的超分子性和金属纳米粒子与酶的结合以及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的复合材料将是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12.
以2,4′-聚噻唑,聚噻吩以及噻吩噻唑两嵌段聚合物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分子极性对分子结器件的电输运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噻唑单元在输运方向上存在分子偶极矩,从而导致在含有噻唑单元的2,4′-聚噻唑和噻吩噻唑两嵌段聚合物的分子结中产生电流整流效应.两种分子结的整流比率分别达到38(2.0V)和24(1.4V).通过对外场下能级的偏移和分子轨道在实空间扩展性变化的分析,对分子结中整流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和身份建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体育与音乐的交互环境中个体认同与群体认同的相关转化问题。从体育与音乐的文化相似性和异质性入手,分析体育音乐聚合关系的形成基础。得到以下结论:①体育与音乐的聚合形式为体育音乐高聚物和体育音乐低聚物;②建构了体育音乐聚合物与身份认同的互动模式,着重分析体育音乐聚合物作为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介质,通过动员和调试两种力量实现了群体认同与个体认同的互动;③身份认同的非稳态是维护和重构身份认同的内因,青少年是体育音乐聚合物的动员对象;④表征为古典音乐的体育音乐聚合物维护了固有的身份认同,而表征为流行音乐的体育音乐聚合物重构了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以硫醇分子在金表面的自组装为例,综述了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并以硫醇分子在单晶金表面自组装作为模型系统.证明了通过基底表面分子-分子以及分子-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控制基底的温度及覆盖可以获得分子簇、准一维排列和二维重叠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对本院男篮运动员高强度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提高本院男篮训练水平 ,通过实验室测定的受试者的通气阈 (VT)和 4mM血乳酸值OBLA这两个代谢标点对应的心率值 ,确定难强度 ( >HR -OBLA) ,中等强度 (
HR -VT)和易强度 (
相似文献   

16.
液晶衍射光栅在电控下能够实现光束控制和偏转,与传统的光束控制器件相比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体积和质量小等优点。对液晶衍射光栅的光波调制相位分布进行精密测量是该器件研制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评价其性能的关键手段。提出正交移相干涉测量液晶衍射光栅调制相位分布的方法。通过透射式相位板的对比实验对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测量精度和误差。使用该方法实现对液晶光栅相位分布的测量。实验表明,此方法简单、快速、可靠,能够准确测量出液晶衍射光栅±2级的波前调制相位信息。  相似文献   

17.
低海拔及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低、中度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本系统观察15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中度高原(1891m)和低海拔(1000m)进行2—3周训练前后Hb、CK、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和T/C比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高原训练中,Hb先降低后显升高,CK活性则是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BUN开始变化不明显,随后显下降,回到平原后再升高至恢复;血清T、T/C比值显升高,而C显下降,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醉水平;(2)低海拔训练对运动员的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中度高原训练效果明显;(3)中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含水矿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研究滑石在动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热重(TG)数据对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Friedman法和FWO法,分别计算滑石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以Friedman法求得的活化能为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热分解过程最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滑石在830~1 050 ℃内发生热分解,此过程为n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344.2 kJ/mol,指前因子A为4.9E12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