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卓越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倡导科学学研究的第一人。在钱学森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为深切缅怀钱学森先生对我国科学学发展的杰出贡献,促进我国科学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钱学森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31日,享誉世界的一代宗师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环宇震惊,举国悲痛。钱学森先生是我国科学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科学学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1980年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开创了我国科学学和科学体系学的研究方向。本刊编辑部特组织部分科学学界老专家撰写纪念文章,集成此专稿,以表达我们对钱老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77年钱学森先生倡导发展“科学的科学”算起,科学学在中国刚好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对科学学著作和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表明,科学学在内容上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从单纯研究科学走向对科学技术的整体性研究,即走向科学技术学。在科学学著作中,专论科学学分支学科的著作占绝大多数;在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中,探讨科学学分支学科的论文占绝大多数。面向社会实际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学分支学科的深度开掘,是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钱学森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参考了李秀果、陈益升、张碧晖和曾国屏等同志有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科学学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东北大学教授陈敬燮先生的简历,论述了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科学学研究室的早期创建过程,结合《陈敬燮科学学文集》的主要内容,对他在科学学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科学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在这40多年里,刘则渊是科学学的传注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作为传注者,他非常重视人物研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贝尔纳和普赖斯、李四光和钱学森、赵红州和冯之浚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先行者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注解。作为传承者,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发展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开创了科学知识图谱的新范式。作为传播者,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为科学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接班人。通过梳理刘则渊教授的科学学思想,可以深入了解这位科学学开拓者的思想历程、学术追求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不仅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科学成就涉及很多领域,他的科学思想内容丰富,学术见解深刻新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天才。科学学思想是其博大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影响是深远的。钱学森是我国科学学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其科学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深化了认识的辩证过程,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实践内涵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春林 《情报杂志》2004,23(2):118-120
对我国著名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学者赵红州先生和蒋国华先生的著作《在科学交叉处探索科学——从科学学到科学计量学》进行了介评,并指出当前我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这一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微观结构单元,科学学科研究是科学知识体系结构研究的延伸和细化。建立在科学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科学学科学,是钱学森所倡导的科学体系学或科学知识体系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学科。通过梳理科学学科30年来的期刊文献,可以大致圈定科学学科学的主要论题。为了推进科学学科学的有序、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实施强化学科意识、借力关联学科、扩充学术队伍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作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巨匠,其卓绝的学术功绩和思想光辉在学术界掀起探究热潮。在钱学森百岁诞辰之际,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历数他给我们留下的思想财富,试图展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共词分析的结果表明, 他在“系统科学与工程”、“思维科学”、“大农业经济”、“科学学”、“技术科学”、“城市科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尤为后人关注,其中,“系统科学思想”作为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2-1776
 钱学森同志与许多学者的学术通信,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8年初的一封通信中,他针对当时“知识经济”的思潮,从《实践论》的认识论视野,阐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经济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经济;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作者以缅怀的心境,对钱学森同志给作者的这封亲笔信内容进行了解读,阐发了钱学森同志关于认识论视角的知识经济观。  相似文献   

13.
姜玉平 《科学学研究》2006,24(4):517-523
1954年钱学森创立了“工程控制论”这门新的技术科学。它的创立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充分彰显出创立者具备宽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引领科技发展潮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考察这一堪称科技史上经典的创新案例,可以为当前实施原始创新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理念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环境下的技术创新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卓越进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技术创新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远未发挥出来。本文在充分注意到已有相关实践和学术成果后,给出了基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环境下的我国技术创新的一系列相应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整理和分析钱学森手稿可知,软科学是他晚年着重研究的方向之一。他通过近30年的探索以及充分吸收国内外软科学研究成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软科学思想体系,包括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社会功能、研究队伍和发展方向5个方面。钱学森建立的软科学思想体系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高度自觉的"科学自信"及其向国际学术界宣扬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努力,无论在当时的科学界还是对当下的科技工作者,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出发,依据钱学森的技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结构思想,对诺奖成果的科学性质进行判断和分类。诺奖数据显示,近15年来,物理学领域呈现出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明显地出现了趋向技术科学一边倒的局面。这意味着,仅从基础科学层次出发不足以实现接近诺奖和提升科技实力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技术科学在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钱三强对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推动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学术刊物及学科学位建设,促成科学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他重视科学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理论,促成了科学学在中国的规范化和理论化。"文革"后,中国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是全方位的进步。著名科学家在这一时期的软科学转向,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谈谈科学的宽容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宽容是一种生活智慧 ,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宽容精神 ,科研人员的成长和成功需要宽容。同时宽容又是有限度的 ,不可滥宽容 ,我们提倡在一定原则和规范下的宽容。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