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玻尔原子模型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本文通过考察尼耳斯·玻尔在1913年之前的思想发展,以及他提出原子模型的过程,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玻尔为什么从金属电子论的研究突然转向了原子模型的研究?他是如何在原子结构与光谱线之间建立不可分割关系的?他的原子模型在哪些方面突破了经典物理学?更进一步,科学家如何解决一个公认的科学理论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从学术边缘走向学术中心?通过梳理对玻尔建立原子模型过程的不同解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2.
尼耳斯·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在1913—1925年占据原子和分子物理学主流地位。这一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有创新之处,在经验上也十分成功,这一点成为人们在早期接受该理论的主要原因。玻尔本人十分热衷于实验预测和实验检验,从未忘记一个好的物理学理论必须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将概述玻尔原始理论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相关实验,继而介绍他在1921—1923年提出的修正模型。玻尔雄心勃勃地希望在此模型中能够用元素的电子组态来解释周期系。在本文结尾部分,笔者将简述玻尔轨道原子模型向基于海森伯量子力学的新原子理论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8)
玻尔理论对量子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由发展到完善的过程。本文首先论述了玻尔理论出现的历史条件,然后解释了玻尔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之后的科学家们初步探索玻尔理论,最后索末菲全面扩展了玻尔理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9-23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Niels Henrik David,1885—1962)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有才华的生理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享有声望的富裕犹太人家庭。这个家有三个孩子,玻尔排行第二。孩子们除了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鼓励,使他们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玻尔于1903年入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物理,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他的弟弟踢得更好,曾入选丹麦国家足球队,为丹麦在19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亚军出了力)。玻尔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一个理解力不一般的学生而出众:他的一篇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在1906年荣获科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异常细心和严谨。邮票B36a上是青年时代玻尔的肖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仔细回顾并剖析玻尔在1913年至1923年期间建构的原子结构理论和两个原子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主张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不是依靠严格的数学推理得出,而是依靠多种现象进行非线性的经验建构过程,是在元素周期性、元素原子价以及化学成键过程中的化合价等信息和普朗克量子作用理论、光谱线、电离能、x射线之间寻求一致性说明和普遍联系的一个复杂过程。将这些经验信息巧妙地整合到一起的方法,玻尔更像一位交响乐指挥。  相似文献   

6.
对引力场的玻尔模型进行了动力学方面的相对论修正,建立了相对论情形下的引力轨道量子化模型,并将这种模型应用到了核子引力体系与高密度星体中。同时给出了引力轨道量子化模型的实验验证思路与方法,表明可以观测从高密度星体辐射出的系列特征电波,再利用观测结果同理论值相匹配从而验证引力轨道量子化模型的正确性与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一、80年前“测不准关系”的出现 上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对量子力学的创立与发展,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多有建树,而玻尔高度崇拜中国易经的八卦图形,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并对量子力学的创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森  张云 《内江科技》2008,29(3):69
作为对大学物理教材中玻尔原子模型的研究性学习,本文对中心引力场中的束缚粒子作出了类似的半经典分析。引力场中束缚粒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将交换的一份一份的能量,称之为半经典的引力量子化能量。结果表明,引力量子化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其辐射源的密度,在通常实情况下这种量子化能量是非常微弱的,而高密度天体(如中子星)所辐射的引力量子化能量将有可能被人类观测到。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冷却与俘获技术获得冷原子,由双光子激发产生超冷里德堡原子,利用场电离法得到了里德堡原子ns和nd态的离子谱图;再将激光波长固定在6p3/2—34d态的共振跃迁线上,得到了离子和里德堡原子的TOF(TimeofFlight)图,并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玻尔研究所何以如此快地从建立到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的三大中心之一 ,并创立了哥本哈根精神 ?本文从科学家之间的互动即协同和竞争 ,来分析研究所发展的原因。玻尔研究所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科学家之间交流与合作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与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一道,索末菲是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创始人,是最伟大的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创立了著名的"慕尼黑学派",培养了如海森伯、泡利、德拜和贝特等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知名学者,是真正的"大师之师",一生更是创记录地获得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遗憾最终未能如愿。索末菲承前启后,亲历了理论物理学在德国的兴起和兴盛过程,也目睹了极权统治对科学的伤害。虽然也曾一定受盲目的爱国主义迷惑,但终其一生,历经众多动荡岁月,他还是保持了一位正直学者应有的风骨。埃克特集30年研究精华于一身,穷档案书信资料于一体的《索末菲传》,既体现了时代变迁,同时又具个性特质,内容翔实、视野恢宏,是对索末菲这位无冕之王、大师之师的最权威的传记。  相似文献   

12.
正百年之前,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对应原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波尔本人也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纪念玻尔模型问世100周年,2013年12月3日至6日,哥本哈根大学主办了一次名为"开放世界:玻尔思想之光中的科技和社会"的国际会议。主办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的FlexibleAtomicCode(FAC)程序包,详细研究了Sn5+离子的双电子复合(DR)过程。通过比较发现初态能级Bolzmann分布对总速率系数有降低作用,俘获电子至n=5轨道的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最大,随n的增加,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逐渐减小,峰位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确定了角动量量子数l的取值可以截止至l=8。  相似文献   

14.
读了本刊第7期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我有如下的不同看法。1.对吴飞一文的结论“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错误的”,王先生认为是“似是而非的”,论据之一是“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但王先生疏忽了爱因斯坦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论述“低速情形”下的经典力学问题,而相对论自称在低速下“使用相对论方程是不必要的”。更甚者,王先生批驳对手所用的理论与公式也全“都是牛顿力学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看来相对论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可敷应用。力学定律“只有在惯性参照系中才能成立”是枉断——见第7期《…  相似文献   

15.
史丽萍  唐书林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797-1806
 通过大量的观察、统计和研究发现,知识创新的过程跟原子的跃迁过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讨论了知识创新与玻尔原子模型的关系,并提出知识创新具有“波粒二象性”以及知识创新存在能级跃迁现象的假设。尝试利用玻尔原子模型来解释知识创新,将知识群所包含的信息量、创新投入、知识创新质量、社会效益、发展年限等相关因素作为知识原子的运动描述变量,计算出知识创新的相应能级及轨道半径,绘制出知识创新的光谱图,并以此来解释船舶动力装置领域知识创新的量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20,(11):F0004-F0004
阿格·玻尔(丹麦,1922-2009),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1922年出生,是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就在其父亲身边接受了科学研究的熏陶。1940年成绩优异的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1946年获硕士学位,随后在其父亲主持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48年先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进修,1949年转哥伦比亚大学随拉比工作1年多,1950年回到哥本哈根(这时莫特森正在这里,两人从此开始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7.
本刊已有不少文章揭示相对论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本文则要证示:相对论中的动能公式与动量公式是不自洽的。众所周知,相对论的动能公式为!"#$%&'$(%&())动量公式为*#$+#$(+)'+&,%&!(&)质速关系式为$#$()'+&,%&!(-)把式(-)代入式()),有!"#$(%&)'+&,%&!'$(%&#$(%&())'+&,%&!'))(.)按式(.)按级数展开,有!"#$(%&(')/)/)&+&%&/-0+.%./1)2+2%2/……)#$(()&+&/-0+.%&/1)2+2%./……)#)&$(()/-.+&%&/10+.%./……)·+&(1)根据式(1),相应的动量为*3#$(()/-.+&%&/10+.%./……)·+但是,把相对论的动量公式(&)按级…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89-190
奥地利-美国物理学家泡利(Pauli,Woligang,1900-1958)(邮票PSa和邮票PSb)1900年4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是维也纳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泡利是个神童,十几二十岁时自学相对论并为德国《数学百科全书》(其它作者都是当时一流学者),写了一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一举成名。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理学对宇观和微观领域的研究对科学理论和科学仪器具有高度依赖性,这就在科学理论、科学仪器、观测结果、对观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价这四者之间建立了某种统一性的关系。这一关系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既是科学的,又是哲学的,并且,同时又是源于科学的哲学,还是源于哲学的科学。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世纪大论战、爱因斯坦的理想试验和相对论理论、量子力学的微观模型、超弦理论的构想,以及现代物理学对微观终极性的探索体现出来的正是现代科学中所呈现的科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科学化的一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黎曼的几何思想来源于数学、物理和哲学三方面工作。黎曼对空间创新性的认识是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源于黎曼的张量分析为其奠定了技术基础,关于空间和物质相结合的思想也从哲学角度预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强调数学逻辑对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数学和物理的经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