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点佛塔的故事.我是从一位家住少林寺附近的语文老师那儿听来的.整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相传乾隆六下江南时.有一回路过河南.他兴致勃勃地到少林寺游览.寺里的老方丈连忙出迎.老方丈带领乾隆等人来到少林寺门口时.指着少林寺大门的牌匾说.这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乾隆微笑着说.的确是康熙的笔迹.  相似文献   

2.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常州天宇寺,前去进香,古稀之年的老方丈率领全寺僧众迎接。仪式完毕之后,乾隆心生一念,他想试探一下,和尚们是听从圣旨,还是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他命手下拿来很多鸡蛋赐给方丈和其他和尚,并命他们作诗一首再吃下鸡蛋。那些和尚们都惊  相似文献   

3.
<正>韩寒有本书,叫《长安乱》,说古时少林寺的法号只能姓释,名为单字,不像如今法号名可有两字,当年想来大概少林寺的人太多,法号不够用。老方丈说法号不能三个字,弟子说四个字也行,老方丈怒了,说:你太多嘴,难道你想叫释迦牟尼吗?最终老方丈无奈叹息:我已饱受取名之苦多年。怕是韩寒借老方丈之口说了无数小说家的心头之苦,比起韩寒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他的死对头郭敬明很会取名字,来看看他早年的奇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游览河南少林寺,兴致勃勃地参观寺庙以后,来到了墓塔林,这是埋葬历代方丈、大和尚的地方。乾隆皇帝对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精美、形式各异的墓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问陪同的方丈:"塔林里共有多少墓塔?"方丈半天没有回答出来。  相似文献   

5.
李斌 《数学小灵通》2010,(4):3-5,20
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一次游览河南少林寺,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寺庙后,来到了墓塔林。大大小小造型精美、形状各异的墓塔,使乾隆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问随行的方丈:“塔林里共有多少墓塔?”方丈半天没有回答出来。原来,虽然数过无数次墓塔,但每次数的结果都不一样,所以方丈答不出准确数。  相似文献   

6.
静静 《华章》2011,(11):51-51
1.聚沙成石 有个少林寺小和尚学武的故事,说的是小和尚对于方丈派他早晚开闭寺门很有意见,因为他总觉得练武就要学套路,开闭寺门枯燥无味。过了一年,方丈问他是否觉得开闭寺门很轻松了,小和尚点头,方丈说你以后就以头代手。如此又过了一年,小和尚便吵着要方丈让他去学武,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初年,北京城里有一座名叫打钟庵的寺庙,庙里的方丈想请大书法家傅山题写庵名。但傅山为人耿直,厌恶方丈为人庸俗,因而拒绝了方丈的要求。傅山喜欢饮酒,经常在其隐居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内自斟自饮。这一天,傅山正在自饮,忽然从门口进来一个人,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钱南山。傅山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钱南山已坐在了傅山的对面,把一  相似文献   

8.
两只船     
乾隆下江南时,看江上无数船帆竞走,问随从纪晓岚:这江上有多少条船?纪沉思片刻答道: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乾隆对其所答很是满意。  相似文献   

9.
新构思:1.东施效颦之后吃了许多美颜药仍被人取笑。2.老方丈指点东施,人要心灵美、有学问才是真正的美。3.东施铭记老方丈的话,发奋读书,经常发表文章,还常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终于赢得众人夸奖。东施被人们嘲笑之后,很是伤感。她买了许多美颜药,可一点也不起作用,仍然有人拿“东施效颦”来取笑她,为此,东施懊恼极了。一天,东施在上山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学问很深的老方丈。东施上前询问说:“方丈,我的邻居西施有闭月羞花之貌,连皱眉时也美若天仙,人们称她是‘大美女’。而我,喝了许多美颜药液,吃了许多美颜药片,可仍不见效,请方丈指点指点。”…  相似文献   

10.
天下无敌     
<正>他是少林寺百年不遇的奇才,三十岁便技压各院首座,武功仅次于方丈,成为全寺第二高手。长老们多次提议,立他为下任主持,可方丈每回都说为时尚早。他的心思的确也不在这里。这晚,他来找师父,祈求指点迷津,如何才能超越师父,做到天下无敌。他尊敬师父,也同样痴迷武学。"天下无敌,天下……"方丈低吟了几遍,"那你告诉我,‘天下无敌’作何解?""天下第一,无人是敌手。"  相似文献   

11.
乾隆祝寿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到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一副对联给他。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老人一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有人问:“妙在何处?”老人道:“这不正是我的年龄吗?”人们一算,才恍然大悟。请问,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位寿星的年龄吗?筌乾隆祝寿@郑奕财  相似文献   

12.
据史载.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登燕子矶。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首次下江南,来到南京巡视。一天,乾隆率文武百官来到燕子矶游览.并乘兴挥毫御书“燕子矶”三个苍劲的楷书大字。随后,江宁(今南京)知府刻碑造亭,  相似文献   

13.
舍利塔为承德避暑山庄内永佑寺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砖石楼阁式结构的佛塔。此塔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塔而建,是乾隆为感念其祖父康熙皇帝而兴建的,佛塔通高67米,塔高九层,气势雄伟,古朴庄严。乾隆帝亲自题写了楹联,环廊的廊柱上八方各挂一副。八方楹联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该塔周围秀丽的自然景色。或写实,或写意,意境幽美,想象丰富,对仗工巧;写景清新自然,状物形象生动,用典含蓄蕴藉,是乾隆楹联中景物描写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乾隆下江南时,一天独自微服去乡下私访,走进一个老头儿家里。老头正在磨面,驴子的脖子上系个铃铛,一走“叮当”直响。乾隆觉得稀奇,问老头儿:“为啥要给驴子系铃铛?”老头回答说:“为了防止驴子偷懒,如果人不在跟前,只要听不到铃铛声,就知道它不走了。”乾隆说:“如果驴子停下不走,只是不住地摇头呢?”老头儿大笑道:“我的驴子如果像你一样聪明,它就不用拉磨了。”驴子为啥戴铃铛@经绍珍  相似文献   

15.
真趣     
苏州有个狮子林,峰石峻峭,曲径通幽,是个游览的好去处。此处有个真趣事,据说是乾隆当年游览时题字定名的。乾隆是个书法高手,不过,题字既要有书法功力,又要构思巧妙。乾隆挥笔蘸墨写了"真有趣"三个大字。  相似文献   

16.
鸠摩智上少林寺挑衅,使遍七十二绝技,方丈群僧无不骇然。这时,小和尚虚竹跑过来,只瞅了一眼,就说:“这位大师用的明明是小无相功嘛。”鸠摩智慌了。一般人看到的是招数,厉害的人看到的是内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家乡,“老方丈”可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其实“老方丈”只是一个村小的校长,但他校长的“长龄”几乎相当于我的年龄.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老方丈“突然造访.更让我感到突然的是,“老方丈”居然衣着光鲜,脸色红润,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与多年前那个身材瘦小、穿戴邋遢、头发凌乱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8.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一个农夫扛着锄头从田间走过,便故意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个什么人?”大臣回答:“那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夫’字,该怎么写呢?”大臣答:“‘夫’字:两横,左一竖撇,右一捺,即成。轿夫、孔夫子、夫妻、匹夫的‘夫’字,也是这样写的。”乾隆听了,摇着头说:“不对,不对!农夫是刨土之人,故先写‘土’字,下面再加一个‘人’字;轿夫是扛竿之人,故应先写‘人’字,再在他的头上加两根竹竿;孔夫子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天’字出头便是;夫妻是二人,故应先写‘二’字,再写‘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应先写‘大’字,再加‘一…  相似文献   

19.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巡幸江南时,曾多次驻跸德州,并写作许多吟咏德州的诗篇.简要分析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可知其主调就是勤政恤民、励精图治.这些诗歌是康、乾二帝给小城德州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