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为实现民族自救,对乡村教育与建设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开展大范围的乡村教育实验,形成了其兼具时代性和个人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其中,他对乡村教师的从业要求与角色期望构成了他的乡村教师观,从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处理等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或寄予期望。通过深入挖掘梁漱溟的乡村教师观,引导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育中的乡村文化认同、建设好自身师德修养、根据乡村学生发展特点而教、积极实现教师学习者身份的转变,能够为新时代我国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供借鉴与指导,推动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乡村教育运动对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对平民的教育影响尤甚。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重新回顾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教育创新及农村教育的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略谈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观念,目前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在对待创造教育内涵的理解上仍众说纷纭。有的说创造教育是以创造活动为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有的说是指教育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含义是:创造教育是指开发和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特征表现为:在科学主义与专业建制特征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出现科学化倾向,人文教育因其科学化、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而导致人文精神遮蔽和人文教育缺场。要切实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大学教育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自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起,经历赫尔巴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及杜威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争论,经由凯洛夫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这种教学形式,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艰难岁月,黄炎培先生突破几千年封建旧教育的束缚,积极倡导和兴办职业教育,历尽艰辛,矢志不渝,在职业教育理论上勇于探索,在实践上亲自实验,使我国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运动和教育思潮。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是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7.
余建凯 《双语学习》2007,(4M):23-24
当代中师生与当代青年一样,有着务实的精神,追求真理,思想活跃,独立思考能力和正义感都很强,对新生事物也很敏感。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师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一些不良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我们中等师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好当代中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后,中国一些教育家和教育团体纷纷开展乡村教育实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他们将教育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教育思想、政治、经济的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乡村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根据、主要内容、教育地位等进行分析论述,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助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后,中国一些教育家和教育团体纷纷开展乡村教育实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他们将教育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教育思想、政治、经济的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露  吴靖 《高教论坛》2006,(2):121-124
本文通过对从《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教育研究》和《教育与经济》三种核心期刊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5—2004年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中选取了有关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方面的278篇文章进行研究分析,对近20年我国地方教育与经济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概述了我国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的进展,总结分析了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的特点,指出了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明代平民女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受教育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礼教教育束缚了她们的思想;迫于生计,技能教育有所发展;文化教育却非常滞后,使得我国女性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专业博士教育以回应国家重要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主要指向,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聚焦于2001—2020年CNKI和WOS两大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数据,从不同维度对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研究20年的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年来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的研究主题在宏观的目标定位与专业博士类别(领域)、中观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微观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异同之处,由此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也各具特色。为进一步探寻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还需在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微观国际比较与本土经验挖掘、专业博士社会化过程研究、行业组织研究以及动态质量监测与质量指数研究等方面不断拓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4.
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或称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它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兴渐进的一种新的教学科目。作为媒介教育的发起国,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媒介素养教育有其严肃的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层面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制约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投入不足、教育思想观念及教学质量落后、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是制约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几个主要因素,为了促进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应采取强化教育法制观念、健全教育投资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开拓成人教育领域、寻找成人教育途径、选择成人教育着眼点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应该以社会组织作为切入点,把成人高等教育的立足点由社会转为组织,目的是在寻找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原因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 2 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重大意义 ,进而提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建构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开展积极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急需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并寻求出路。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可以反思出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相分离、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可以认清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方法、内容、形式等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改善农村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教育。重视农村成人的教育,将会发挥出成人的无限潜力,对于建设新农村有着重大意义。20世纪上半叶以来,英国乡村成人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乡村社区委员会、乡村学院、妇女讲习会等组织的出现增强了对成人的教育作用。本文从史学的视角分析英国近代乡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挖掘历史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3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女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以及妇女自身的因素,使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状况发生变化的范围极其狭窄。某种意义上说,女子接受教育与"妇女解放"只是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开明地方少数女子的"特权",在相对传统的城镇,尤其是广大内地的农村,绝大多数的中国仍然生活在远离"解放"之中。有些已经得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放"的妇女,也没有在事实上特别是精神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