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要认识生命和生物,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的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本课将主要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通过分析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教材有以下几个活动目标:能用分类圆表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其食性,并按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大胆地和同学交流自己对动物食性的看法与见解;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知识的愉悦。二、教学思路本课…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单元的第6课。《新的生命》单元,从植物的繁殖器官开始研究植物的繁殖过程,《动物的卵》一课承前启后,从植物繁殖过渡到动物繁殖。教材中,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了解一些动物的卵,观察鸡蛋,青蛙卵的孵化,了解鸡蛋的孵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中的第二部分,即认识三类无脊椎动物是本课教学难点。我根据本课属“科学讨论课”这一课型特点,组织学生研讨,自行探求结论,从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现以其中的“节肢动物”部分为例,谈谈让学生认识P48的8种动物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本课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到处有水》这两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怎样的物体》,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利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认识物体的方法,所以认识水的性质时,已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课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研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发展观察和空间想像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本课拟安排观察喷壶、动物玩具、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  相似文献   

9.
刘广贵 《教师》2011,(33):64-6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要认识生命和生物,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流动的水》一课是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册内容是科学课的起始教材,重点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为后续科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与生命”“浮与沉”之后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影子》这一课是在儿童认识了东、西、南、北方向后学习的。课文安排从做手影游戏开始,最后让儿童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如果把本课的教学同方向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上作点变动,我想教育的意义会更丰富,所以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以室外观察自己的影子开始,初步感知影子的形成条件。接着指导学生观察标杆(竹杆或木棍)的影子,为儿童观察阳光下的物体影子在一天  相似文献   

12.
蔡敏胜  何建东 《科学课》2008,(11):30-31
本课是三年级《探访生物王国》单元的起始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生物。学生对生命和生物的了解在头脑中已有一定的模型,但这种科学前概念是零碎和不经意的、感性的。在这节课中,我们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13.
《观察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科学》3年级上册教材《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一课。《我们自己》主要观察对象是人,它和前面的《植物》、《动物》单元一起,把自然界的生物世界初步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树、蜗牛、蚂蚁、人体等活动,获取对生命体特征的体验和丰富的直接认识。在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程序《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第四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怎样吃东西》、《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怎样行动的知识.本课属于观察课课型.上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学生观察的标本和放大镜(详见“教学用书”第19页)。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可让学生由回答动物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第一册第三课)是继教学“水”之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它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他们用实验手段和对比的方法认识物体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空气的存在。其中,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概括它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课我打算这样进行: 一、本课是观察实验课,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而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与水作比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空气的性质。所以,整个教学任务分“证明空气的存在”和“归纳空气的性质”两个阶段完成。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18.
身教言传一致 小学自然、常识课十分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事物,周围常见的各种动物、植物,都被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也都会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周围的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课前教师们的有些做法却事与“愿”违,甚至有“损坏花草树木、伤害小动物”之嫌。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植物的花》、《昆虫》等课时,教师在课前会摘来各种植物的叶、各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浮力》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主要由"物体的浮与沉"和"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两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初步认识浮力,了解有关浮力的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组织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验到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使其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穷无尽的。对照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课属于观察课,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概括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我对《虾和蟹》这课的思路是这样的。 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一上课,先让学生回忆前二节上的有关鱼的知识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回答,在淡水动物中,除了鱼类或贝类可以吃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供人们食用。然后再提出问题,如虾和蟹在水里是如何生活的?它们的生长过程是否同鱼一样?假如遇上敌害,它们又是靠什么本领逃脱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